《免疫》
生发中心的B细胞受体信号可延长生存期
美国洛克菲勒大学Michel C. Nussenzweig和Spencer T. Chen合作研究发现,生发中心(GC)的B细胞受体信号可以延长生存期并为B细胞选择做准备。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免疫》。
GC是B细胞克隆扩增、多样化和抗体亲和力选择的场所。这一过程受到T滤泡辅助细胞的限制和指导,T滤泡细胞向B细胞提供辅助信号,B细胞内吞、加工和呈递与B细胞受体(BCR)亲和力成比例的同源抗原。在此模型下,BCR作为抗原捕获的内吞受体发挥作用。但通过BCR信号传导如何促进选择尚不清楚。
为研究BCR信号在GC选择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用于抗原结合和呈递的跟踪器与Bruton酪氨酸激酶耐药突变小鼠模型。研究人员发现,BCR信号本身对于亮区B细胞的存活和启动以接受T细胞帮助是必要的。这一研究结果为如何在GC中选择高亲和力抗体提供了深入见解,对了解适应性免疫和疫苗开发至关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3.02.003
《国家科学院院刊》
相互作用隔离窄带的抗磁响应和相位刚度
近日,美国康奈尔大学Debanjan Chowdhury课题组研究了相互作用隔离窄带的抗磁响应和相位刚度。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超导是一种量子现象的宏观表现,其中电子对离域并在很长一段距离内发展成相干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求解决从根本上限制超导转变温度Tc的潜在微观机制。在电子动能被淬灭且相互作用是问题中唯一的能量尺度的材料中,实现“高”温度超导体的理想平台是一直以来的目标。然而,当一组孤立能带的非相互作用带宽小于相互作用带宽时,问题本质上是非微扰的。在二维空间上,Tc由超导相位刚度控制。
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用于计算通用模型哈密顿量的电磁响应。该框架控制了最大可能的超导相位刚度,从而控制了超导转变温度Tc,而无须使用任何平均场近似。他们的显式计算表明,相位刚度的贡献来自与微观电流算符相耦合的远程带的“积分”和投射到孤立窄带上的密度-密度相互作用。该框架可用于获得一系列物理上有启发的模型的相刚度和相关Tc的上限,其中包括拓扑和非拓扑窄带以及密度-密度相互作用。
研究人员讨论了这种形式主义的一些突出方面,将其应用于相互作用平坦带的特定模型,并将其上界与来自独立数值精确计算的已知Tc进行比较。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73/pnas.2217816120
《中国科学报》 (2023-03-22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