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敏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3-8
选择字号:
郭国平:中国要有自己的强大量子算力

 

郭国平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王敏

“大国,要有大算力。中国要建立起自己的强大量子算力。这既是国家重大需求,也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基层量子计算科技工作者,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时刻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加快我国量子计算研发和应用推广。

今年是郭国平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履职的第一年。在两会上,他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国量子计算研发和应用推广》的建议。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加快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如何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尽快提升中国量子计算能力,为中国经济积蓄“量子算力”支撑、为国家安全建立“量子算力”防线,是我国当前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46岁的郭国平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量子计算研发和应用推广的科研人员之一。“我们这群人是‘站’在桌子前,开始了中国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步。当时的实验室简陋到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唯一一把椅子还被坐坏了,我们只有‘站’着搞研究。”郭国平回想起20年前,中国的量子计算研究刚刚艰难起步。

科研工作者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于2021年交付一台国产量子计算机给中国用户使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

在郭国平看来,当好一名人大代表,最基本的就是要积极切实反映群众愿望,为群众多做实事,站在国家和人民的角度,用科研精神践行履职。

为此,当选人大代表后,郭国平就一直思考,如何推进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让量子计算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真正为人民生活赋能。

几乎每天上午10点,郭国平都准时召开座谈会,与青年科研工作者交流;深入实验室,与中国最新型量子计算机“悟空”的攻关团队沟通,了解科研一线的进展与困难。同时,他还走访安徽省部分量子科技企业,更广泛地听取企业的声音。

郭国平直言,相比发达国家,我国量子计算产业面临着成本技术、国际合作、产业落地等方面的问题。

“比如,我国量子计算技术研发成本高、商业化难,研发和应用之间断层明显;而国际上,量子计算的研制开发已经由龙头企业主导。”郭国平列举了一个数据,与中国量子算力“携手”开发应用的央企占比不到央企总数的5%。

“我建议,加强国家统筹,由相关部门牵头出台加快我国量子计算应用落地的政策措施。”郭国平说,例如,鼓励使用国产首台量子计算机,引导国产量子计算机进入我国经济体系,尽快对国民经济形成实际算力支撑。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责任,鼓励央企及大型国企率先开展量子计算应用赋能场景示范,在金融、生物医药、新材料、人工智能、气象预报、密码破译、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先行探索,以应用“反推”行业技术发展。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对此,郭国平建议,加强量子计算核心软硬件产品和技术攻关,加快自主量子计算生态圈构建。

量子计算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事业。郭国平希望从“娃娃”抓起,从源头上加强对量子计算的科学客观认识,逐步在中国形成对量子计算的共识,最终形成一代代中国量子计算人接续奋斗的良好局面。

郭国平表示:“未来我将继续发挥专业所长,把科研一线的声音传递到全国两会上,为国家教育、科技、人才的发展建言献策,为国家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报》 (2023-03-08 第4版 两会)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