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黄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2-20
选择字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
先天缺牙致病机理研究获进展

 

本报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吴轶群、研究员雷鸣团队合作,解析了一种复合物(EDA-A1THD-EDARCRDS)的晶体结构,并通过体外生化和细胞实验及小鼠模型分析,揭示了该复合物在外胚层发育中的重要作用。这有助于扩展人们对外胚层发育不良(EDA)相关介导信号机制的理解,并为疾病的相关EDA变体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见解。相关论文发表于《自然-通讯》。

少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HED)是一类外胚层组织发育缺陷的遗传性疾病,通常表现为先天性缺牙、出汗能力下降和少毛症。EDA基因由于选择性剪接,与两个不同的受体相互作用。目前尚不清楚二者的细微差别,以及如何导致它们与各自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该研究通过X线衍射方法,解析了人源EDA-A1THD-EDARCRDS复合物的晶体结构。明确晶体结构后,他们选择位于相互作用界面且有病例报道的致病突变,证实了不同EDA变异可削弱或破坏相互作用,并定位以及进行下游信号传导,各种突变小鼠呈现出不同严重程度的外胚层组织发育缺陷。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对应临床患者表型进行对比后发现,这些结果与人类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致。

研究团队通过结构、生化、细胞、小鼠模型和患者分析,揭示了EDA-A1与其同源受体间特定相互作用的结构基础。这为EDA信号传导机制提供了新见解,为系统研究人类EDA的致病突变提供了结构基础,并有助于HED患者的诊断、遗传咨询和治疗。(张双虎 黄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6367-6

《中国科学报》 (2023-02-2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