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吴江龙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2-20
选择字号:
全球首份土叙地震夜光遥感评估报告发布

 

地震前(左图)后遥感观测夜间灯光对比。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记者李思辉 通讯员吴江龙)《中国科学报》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与武汉大学2月15日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土耳其地震夜光遥感分析报告。该报告利用夜光遥感技术,从震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评估了土叙地震对城市电力的损害程度。

2月6日土耳其发生7.7级地震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李熙团队应UNOSAT邀请,通过夜光遥感技术对土耳其地震灾区开展电力损失评估。

李熙介绍,针对土叙地震受灾情况的卫星遥感观测分析,分为白天和夜间两个时段。其中白天遥感监测分析由联合国有关部门完成,夜间夜光遥感分析由武汉大学主导、武汉大学与UNOSAT共同完成。相较于白天,夜间遥感分析往往具有受云雨影响较小等特点,且能更为直观反映地震造成的损失。

研究人员介绍,在地震中,电力损失与城市受灾情况具有直接关联性,一般情况下与人员伤亡存在一定正相关。通过地震前后灯光的变化,可以直接看到不同城市的受损程度,反过来再计算不同城市抗灾能力的差异性,还可以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救援策略。

该报告主要发现如下:通过美国NPP卫星进行连续观测,截止到2月9日,地震导致震区大量城市出现断电现象,其中断电区域集中在卡赫拉曼马拉什到安塔基亚之间板块交界带,哈塔伊省的城市出现了严重断电现象,电力损失比例超过90%;通过国产高分辨率夜光遥感卫星对阿德亚曼和安塔基亚进行重点观测,发现阿德亚曼东部的电力损失明显超过西部,阿德亚曼西北角工业区的电力损失相对较小,而安塔基亚的城区电力损失显著超过郊区。

该报告已在欧盟委员会与联合国共同运营的全球灾害和警报协调系统上发布。目前,李熙团队已经转向第二阶段的评估,将利用夜光遥感和多源数据评估灾区的重建进展。

《中国科学报》 (2023-02-20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