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言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2-6
选择字号:
自然要览

 

超新星前身星系统识别非常重要

科学家展示了最近发现的高质量X射线双星CPD-29 2176所具有的演化历史并表明,中子星成分是在极度剥离超新星时形成的。此双星的轨道元素在周期和离心率上都与已知轨道周期和离心率的14个Bex射线双星中的1个相似。

对极度剥离超新星前身星系统的识别是必要的,因为它们的演化路径导致了双中子星系统的形成。双中子星如被观测到有电磁和引力能、能产生千新星GW170817的系统,则会产生大量的重元素。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618-9

新研究为实现偶极超流体和分子超固体铺平道路

近日,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新型极性分子。所谓的场联共振发生在微波修饰的分子散射中,因为分子间势中存在稳定的宏观四聚体状态。

研究者确定了超冷基态钠-钾分子之间的两种共振,并使用微波频率和极化将非弹性碰撞率调整为3个数量级,从酉极限到远低于普遍状态。

场联共振提供了一个调谐旋钮来独立控制弹性接触相互作用,和偶极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同时观察到热化速率的修正。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651-8

超冷分子自旋系统位置实现探测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使用量子气相显微镜,可测量限制在二维光学晶格中的极性钠铷分子的量子相关性位置。

通过利用分子的两个旋转状态,研究者实现了粒子之间具有偶极相互作用的自旋1/2系统,建立了量子自旋交换模型。他们研究了空间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相互作用的非平衡自旋系统热化过程中相关关系的演化。

此外,研究人员利用周期微波脉冲研究了自旋各向异性海森堡模型的相关动力学。这些实验有助于探测和控制超冷分子相互作用系统的研究前沿,具备探索量子物质新体系和描述量子计算和计量学中有用的纠缠态的前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558-4

科学家发现三重态基态分子碰撞的费希巴赫共振

近日,科学家报告了一种在两个三重态基态钠锂分子碰撞中非常明显且狭窄的费希巴赫共振。

这种分子费希巴赫共振有两个特殊的特征。一是由于化学反应性强,碰撞损失率比背景损失率提高了两个数量级以上,背景损失率在p波普遍值处饱和。二是共振位于两个开放通道几乎退化的磁场中。这意味着中间复合体主要衰变到第二开放通道。

该研究使用类似于法布里-珀罗谐振腔的耦合模式模型来描述谐振损耗特征。研究人员发现,即使在没有反应障碍的系统中,也为存在长时间相干的中间配合物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为化学反应的相干控制带来了可能性。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635-8

新研究为制造增强现实的全彩LED奠定基础

在一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已知范围内最高阵列密度(5100像素/英寸)和最小尺寸(4微米)的全彩色垂直堆叠μLEDs。这是通过基于二维材料的层转移技术实现的,该技术允许在二维材料涂层基片上通过远程外延或范德华外延、机械释放和堆叠LED等工序生长近亚微米厚度的RGB LEDs。

有史以来最小的约9微米的堆叠高度是制造高阵列密度LED的关键因素。研究人员还演示了蓝色μLEDs与硅膜晶体管的垂直集成,可用于有源矩阵应用。这些研究结果为制造用于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全彩Micro LED显示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更广泛的三维集成设备类别提供了通用平台。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612-1

(李言编译)

《中国科学报》 (2023-02-06 第2版 国际)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双星计划”:开启中国空间科学新纪元 河西走廊内陆河出山径流研究揭示新趋势
金星缺水的原因,找到了? 科学家描绘低质量系外行星大气逃逸新图象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