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1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
揭示内蒙古草原近40年碳汇功能变化

 

本报讯(记者田瑞颖)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韩兴国、陈世苹等与合作者揭示了内蒙古草原近40年碳汇功能变化。相关成果发表于《农业和森林气象学》。

草原作为巨大的碳库,贡献了全球碳储量的1/3,其中近90%的碳储存在土壤中。作为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草原碳交换表现出剧烈的年际波动,成为主导全球陆地碳汇年际变异的主要区域。剧烈的年际波动和土壤碳通量的不确定性,导致草原碳汇功能评估一直存在巨大争议。内蒙古草原是我国温带草原分布面积最大的区域,不仅是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因此,在“双碳”背景下,准确量化内蒙古草原碳平衡过程、评估该区域草原碳汇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对此,韩兴国团队利用长期通量观测数据,使用随机森林尺度上推方法,对近40年内蒙古草原区域水平碳交换与碳汇功能进行了估算。研究表明,1982年至2018年间,内蒙古草原平均表现为弱碳汇。生长季降水和叶面积指数是区域碳通量年际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长期干旱对草原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抑制显著高于对生态系统呼吸的抑制,导致其间内蒙古草原由碳汇转变为碳源。

研究人员还将研究结果与目前通用的全球通量数据产品进行了比对,发现虽然部分数据产品能较好反映内蒙古草原碳通量空间分布格局,但对本区域碳通量年际变异的拟合效果较差。因此,进一步加强草原碳通量的长期观测,对准确评估区域及全球草原碳汇功能特别是时空动态变化非常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agrformet.2023.109719

《中国科学报》 (2023-12-13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