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7
选择字号:
华南师范大学
认识“小强”本质实现科学防控与利用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李胜团队从多个角度系统阐述了蟑螂为什么叫“小强”,总结其防控和利用所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相关研究近日以评论形式在线发表于《创新》。

该研究指出,蟑螂是地球上极其古老的物种,最早可追溯至2.35亿年前,它们随地壳板块运动,广泛扩散到各大洲。蟑螂属于蜚蠊目昆虫,已记录的现生蟑螂有5000种左右。其中,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是最为常见且与人类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具有“不挑食、饿不坏、不怕脏、长得壮、生得多、打不死”等独特的生物学特点,因此得名“小强”。作为半变态昆虫的优秀模式物种,蟑螂在进化生物学中占据重要位置。

作为世界性家居卫生害虫,蟑螂几乎可侵扰所有人工建筑场所,传播多种病原菌、分泌数十种可导致过敏性哮喘的过敏原。相较其他昆虫,蟑螂极易对常规的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且常常在短期内达到高抗水平,种群数量难以控制,易暴发成灾。研究团队认为,研发食诱、味诱(性信息素、聚集信息素)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高效、专一的杀蟑产品,是未来实现绿色控蟑的一个重要途径。

美洲大蠊是药典名录中的传统中药,《本草纲目》和《神农本草经》中均有蟑螂入药的记载,而美洲大蠊富含胆碱、左旋肉碱、原儿茶酸等活性成分和抗菌肽。

蟑螂在生态系统中扮演关键角色,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此外,基于蟑螂开发出的仿生机器人已在复杂场景下发挥生命探测和搜寻救援等作用。

“蟑螂集害虫和益虫于一身,是矛与盾的综合体。”论文通讯作者李胜表示,夯实和加强基础生物学研究,充分认识其“小强”本质将为实现科学防控与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xinn.2023.100531

《中国科学报》 (2023-12-07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