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2-7
选择字号:
新方法让真菌性脑膜炎治疗“升级换代”

 

本报讯(记者张双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润辉团队在真菌性脑膜炎治疗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人员通过模拟细胞穿透肽(CPPs)多聚精氨酸的策略,设计合成了侧链胍基的聚噁唑啉分子。该方法得到的抗真菌活性优于大多数临床抗真菌药物,且兼具高效的血脑屏障穿透性能,能在系统性真菌感染和真菌性脑膜炎治疗中表现出良好效果。近日,相关成果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并入选近期亮点研究。

中枢神经系统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致死率较高,每年约有22万例隐球菌脑膜炎发生并造成超18万人死亡。由于大多数抗真菌药物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较差,药物难以对真菌性脑膜炎发挥作用,脑膜炎治疗效果不佳。

目前,科学家已找到一些穿透血脑屏障的方法,其中CPPs修饰被认为是较有前途的方法。但由于偶联反应的复杂性、偶联物纯化困难及抗真菌效力降低,该方法在脑膜炎治疗中的应用受阻,因此急需有效的抗真菌化合物设计策略,以满足高效抗真菌活性、高选择性和穿透血脑屏障等多方面需求。

刘润辉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模拟CPPs聚精氨酸可获得高效抗真菌聚合物。考虑到CPPs可用于脑部递送,该研究进一步探索CPPs模拟策略,通过引入高密度胍基和调节间隔臂结构,提高了聚合物的抗真菌性能和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解决了真菌性脑膜炎治疗中的长期难点。

研究发现,最优聚合物在体内外均表现出高效的抗真菌活性和血脑屏障穿透效率,对包括脑膜炎在内的多种耐药真菌感染均有治疗效果,为脑部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9240

《中国科学报》 (2023-12-0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烧毁的卫星正在污染大气 数百个包含种族歧视的植物名称将被改变
平均每棵树干中都有超过1万亿个微生物 野外回归的墨脱百合在原生地首次开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