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增一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9-29
选择字号:
如何保障公民科学素质比例达到预期

 

■张增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一次明确了去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提出的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将超过15%,到2035年达到25%。

回顾近年来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2005年为1.60%,2010年为3.27%,2015年为6.20%,2020年为10.56%。对应我国五年发展规划,“十一五”期间增长了1.67%,“十二五”期间增长了2.93%,“十三五”期间增长了4.36%。

不难看出,在3个五年规划期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呈现加速增长趋势,这也意味着提出上述发展目标具有合理性。《意见》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为此提供了有力保障。

明确科普事业重要性

《意见》明确要求科普工作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突出科普工作政治属性,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坚持服务大局,聚焦“四个面向”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厚植创新沃土,以科普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

《意见》还进一步明确了《纲要》的指导原则,即突出科学精神引领、坚持协同推进、深化供给侧改革和扩大开放合作。

此外,今年8月,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颁布了《“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第一个由主管科技的国务院职能部门、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共中央职能部门与长期以来统领科普工作的人民团体联合颁布的五年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在国家部委层面上,这样的国家重大科普政策的制定为贯彻落实《意见》和《纲要》提供了领导和组织上的保障。

强化各科普主体责任

与《纲要》和《规划》相比,《意见》特别明确了各科普主体的责任,强化了全社会的科普责任。

首先,《意见》特别强调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履行科普工作领导责任”,对以往相关政策文件只强调各级政府对科普工作的领导责任进行了拓展,进一步将上述文件中关于加强党的领导具体化和明确化,体现了“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科普工作全过程”,落实科普相关法律法规,把科普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与科技创新协同部署推进,为全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条件。

其次,明确了“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履行科普行政管理责任”。各级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加强科普工作规划,强化督促检查,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各级有关部门要加强行业领域科普工作的组织协调、服务引导、公共应急、监督考评等。

再次,对科普工作具体实施的组织类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如“各级科学技术协会要发挥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作用”“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要强化科普工作责任意识”“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各类媒体要发挥传播渠道重要作用”。

最后,对承担科普工作具体实施的个体主体提出了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增强科普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积极参与和支持科普事业,自觉承担科普责任;公民要自觉提升科学素质,积极参与科普活动,主动学习、掌握、运用科技知识,自觉抵制伪科学、反科学等不良现象。

中科院将发挥更大作用

《意见》特别强调了“促进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明确要求“发挥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和“发挥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促进作用”。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中科院近年来在推进科技资源科普化、加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创新基地向公众开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中科院牵头发起的高层次科普活动“科学与中国”、公众科学日、SELF格致论坛、科普博览、物理所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学院大学“春分工程”等已成为知名的科普品牌,涌现出曹则贤、武向平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科普达人”。中科院在组织实施的各类科技计划中合理设置科普工作任务。科技创新对科普工作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意见》还强调科普对科技成果转化具有促进作用。围绕着中科院的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等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开展针对性科普,在安全许可的前提下,及时向公众普及科学新发现和技术创新成果,有助于企业和社会公众正确认识科技创新成果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促进科技成果的社会转化,营造新技术应用的良好环境。

因此,随着《意见》的落地实施,重科研轻科普、重创新轻普及推广的状况将会得到扭转,逐步形成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局面。在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加强新时代科普工作中,中科院能够也应该发挥更大作用。

一个上下联动、横向协调、全员参与的社会化大科普协调推进机制,一个由多元化科普投入机制、完善的科普激励奖励机制、强化后的科普工作保障和监督评估机制组成的长效保障机制,将有效促进科普资源、人才资源和平台资源共享,为实现公民科学素质发展目标提供可靠的保障。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报》 (2022-09-29 第3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