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渝川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8-19
选择字号:
白令海峡的百年悲剧

 

《浮动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峡的环境史》,[美]芭丝谢芭·德穆思著,刘晓卉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5月出版,定价:88元

■郑渝川

白令海峡以及海峡两岸地区,在19世纪早期曾经居住着许多很小的民族,后来被归为三个主要的语言群体,包括因纽皮亚特人、尤皮克人和楚科奇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们与海洋、海岸、森林、滩涂、极地冰原等环境,以及生活在各类环境中的动植物结成了一种永续共生式的关系。

但这一切在19世纪早期被打破。在海峡西岸,俄国人将楚科奇地区列为了本国领地。而东岸则成为了美国治下的阿拉斯加。不仅是俄国人和美国人,欧洲、亚洲、美洲等国的人也纷至沓来。

人们为了捕猎而来。白令海、波弗特海、楚科奇海堪称地球上最为丰裕的生态系统,是各种生命体的家园,有着数十亿的浮游生物,有上百吨的弓头鲸,有在海中生长而在岸上栖息的海象、海豹,还有各种鸟类和鱼类。

这片丰饶的海域,最南扩至阿留申群岛,也在相当程度上挡住了辽阔的太平洋上经常出现的飓风等灾害。海域中的各种动物,与白令海峡地区的原住民长期共存,甚至不存在自我防护意识,捕杀难度无疑相当低。

在海峡两岸的陆地上有海象、狐狸,内陆还有驯鹿。地质学家还勘测发现当地存在黄金和锡矿。这就解释了外来者缘何蜂拥而至。

《浮动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峡的环境史》一书作者芭丝谢芭·德穆思是美国布朗大学环境与社会史助理教授,长期致力于研究北极地区能源史与气候史。

这本书分五个章节回溯了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末160多年的不同时期,人类(准确地说是白令海峡地区的外来者们)对该地区的大海、大洋、海岸、陆地、地下进行开发改造的过程。

19世纪40年代是白令海峡地区发展形态发生剧变的开始。俄美两国开始将各自边界内的边疆整合进入自己的国家体系,这种整合和改造一直持续到20世纪后期。

书中指出,这些来自温带地区的外来者带着故土的思维,致力于将树木、煤炭、石油等物产中的能量转化为动能的工业生产力,将海洋物产以及内陆动物都列为可以经科学计划编制、管理、量化开发和利用的资源。

更不堪的是,许多国家的捕鲸船持续在白令海、波弗特海、楚科奇海不加节制地搜捕弓头鲸,乃至掠夺一切可以被纳入商品市场的海陆生物资源。

书中特别讲述了弓头鲸等鲸类面临的真正厄运是,工业化、军事化的捕鲸装备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尽管20世纪初以来,受公众压力推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参与磋商建立一体化的捕鲸管制体系,但海洋捕捞的经济价值显然使得缔约国以及拒绝缔约的少数国家不愿意受束缚,而是继续让白令海峡等海域成为无主公地。这让国际磋商和协作流于表面。20世纪后期发达国家兴起的环保组织甚至采取了暴力对抗举措,才让一些国家的滥捕行为稍稍得到遏制。

作者长期在白令海峡地区生活,并掌握了相关的研究史料,带着对白令海峡海陆生态景观的深切热爱,以及对100多年来无序、剧烈开发造成的环境后果的无限痛惜,向读者展现了白令海峡地区这样一个物产丰饶却高度脆弱的地区是怎样迎来毁灭性的变化的,并发出了警示和呐喊。

全书文辞优美,作者克制地书写了该地区的奇美景观,穿插讲述了环境剧变的历史故事,相当程度上示范了环境史写作。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食物供应链早已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北极圈内海域出产的鱼虾等海产品就是例证。地球、海洋、欧亚大陆北极圈内冻原等环境系统,都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以捕鲸为标志的无序海洋捕捞,将持续加剧包括白令海峡地区在内的全球海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最终造成的生态代价不可避免地需要全球每一个人来背负。

比如,白令海峡地区的人类活动足迹的增多,包括但不限于内陆捕猎、海洋捕捞、矿产开发、林木滥伐以及城镇化开发等,让当地的气候系统陷入紊乱。

这样的冲击显然不止一个地区,叠加全球温带、热带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工业化影响,将使得全球气候变得更加难以预测、灾难性天气增加。

更需要人们加以关注的是,作者提到,白令海峡地区而今的人类生产和生活秩序,很大程度上就建立在过度开发基础上,这让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陷入一种发展与保护二选一的拉锯式纠葛。

《中国科学报》 (2022-08-19 第3版 读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