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清波)近日,太原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机学院教授张虎林课题组在自驱动传感领域取得研究进展,他们开发出基于可食用摩擦电水凝胶传感器网络的婴儿智能监护系统,并首次采用可食用材质制造压强传感器芯片,研发多通道数据采集系统、专属深度学习算法和手机可视化程序。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
此次开发的婴儿智能监护系统拥有11个传感器、多通道数据收集系统、配套的深度学习算法及手机App可视化程序等。
传感器采用夹层设计,最外层的明胶富含多羟基结构,具有高负电子亲和力、很强的附着力,可以很容易地附着在皮肤上。中间琼脂水凝胶充当电极层,海藻夹在琼脂水凝胶和明胶之间,以保护明胶免受水的侵蚀。这种柔性生物相容的传感器的黏附性、敏感性、生物相容性、坚固性和可食用性等5个性能指标良好,非常适合用于婴儿智能监护。此外,光刻技术加工的传感器直径不到100微米、多通道数据收集系统面积最小不足2平方厘米,可以很方便地缝在衣服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04803
《中国科学报》 (2022-07-14 第3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