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瑞颖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7-6
选择字号: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
揭示深海稀土元素迁移富集全过程

 

本报讯(见习记者田瑞颖)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郭庆军团队与合作者系统分析了稀土赋存的三大载体——海水、孔隙水和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特征,从机理上揭示了稀土元素迁移和富集的全过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进展》。

全球最大的稀土宝藏蕴藏于深海,其蕴藏量是陆地的上百倍,是重要的深海战略资源。然而,深海稀土的富集机制问题仍不清楚。虽然研究人员了解到稀土主要源于海水,最终富集于磷灰石中,但是深海水与磷灰石稀土含量差距超十亿倍,如何在磷灰石中实现如此高程度的富集尚不清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深海稀土产业化的进程。

针对以上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团队创新性地系统分析了稀土赋存的三大载体——海水、孔隙水和磷灰石的稀土元素特征,率先发现两大孔隙水稀土元素富集事件,发现深海盆地沉积物中通过孔隙水向海水输入的稀土的量比浅海明显偏少,大量的稀土元素留存于沉积物中,最终被磷灰石所吸附。

该研究从机理上揭示了稀土元素迁移和富集的全过程,创新性地从稀土循环的角度解决了深海稀土富集机制问题,为后续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bn5466

《中国科学报》 (2022-07-06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