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荆淮侨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4-27
选择字号: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揭示西太公鱼入侵洱海的生态影响

 

西太公鱼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供图

本报讯(见习记者荆淮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员对云南高原湖泊洱海的鱼类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调控开展了多年持续性研究,围绕洱海鱼类生态调控与藻类水华控制问题取得了系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分别发表于《水研究》《生态信息学》。

在生态学问题研究中,水生入侵物种在改变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和功能特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团队重点关注了近年来入侵洱海的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西太公鱼,首次以其为研究对象构建EwE模型,并通过动态模拟发现当西太公鱼入侵洱海并成为优势物种时,会对洱海食物网结构与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此外,已有研究表明,在北温带湖泊中广泛使用移除浮游生物食性鱼类的方法可加强浮游动物的牧食,进而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但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我国亚热带高原湖泊目前尚不清楚。

为此,研究团队对西太公鱼的生态调控效果进行了研究,首次采用原位围栏调控技术研究西太公鱼种群的定量去除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获得了西太公鱼种群去除最适捕捞努力量参数并应用到全湖实践。

研究结果表明,该鱼类去除后使得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占比显著增加,增强了“下行效应”的重要性,对于防控蓝藻水华暴发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西太公鱼的去除,引发营养级联效应,使得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下降。

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洱海外来鱼类入侵的生态风险评估及鱼类种群调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watres.2022.118483

https://doi.org/10.1016/j.ecoinf.2021.101488

《中国科学报》 (2022-04-27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十年遥感路,拓展海南新“视”界 土星环保持“年轻”的秘诀
来看!2024最佳科学图片 多波段观测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