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干扰素γ抑制混合性炎症中的2型淋巴细胞微环境边界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Ari B. Molofsky研究小组发现,干扰素γ抑制混合性炎症中的2型淋巴细胞微环境边界。相关论文近日发表于《免疫》。
研究人员表示,过敏性免疫是由第2组先天性淋巴细胞(ILC2)和第2型辅助T(Th2)细胞协调的,这些细胞突出地排列在上皮细胞和微生物丰富的屏障上。
然而,ILC2和Th2细胞也存在于在较大的血管内层和无菌深层组织类似的边界结构中富含成纤维细胞的微环境中,目前仍不清楚它们是否在免疫扰动期间进行动态重新定位。
研究人员用厚切面定量成像显示,过敏性炎症驱动ILC2和Th2细胞入侵肺和肝脏非静脉实质。然而,在同时发生的1型和2型混合炎症中,来自广泛分布的1型淋巴细胞的IFNγ直接阻止了ILC2实质的运输和随后的细胞存活。ILC2和Th2细胞被限制在内膜,从而限制了1型病原体李斯特菌的死亡率。
这些结果表明,组织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受到严格调节,从而促进适当的免疫。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immuni.2021.12.014
《德国应用化学》
用于超灵敏光声分子成像的可逆光开关上转换纳米颗粒
美国斯坦福大学Jianghong Rao团队研究出用于超灵敏光声分子成像的可逆光开关上转换纳米颗粒。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德国应用化学》。
光声(PA)成像利用光激发产生用于检测的声信号,并提高活体受试者临床相关深度的组织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然而,来自血液和色素的强背景信号显著降低了外源性造影剂PA成像的敏感性。
该文中,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基于纳米颗粒的探针,使用光可逆地调节PA发射,从而在活体小鼠中实现光声光开关成像(PAPSI)。该纳米探针由上转换纳米晶体和光开关小分子构成,可以通过上转换为紫外线能量的近红外光打开。纳米探针的可逆光开关可靠地去除了强组织背景,提高了对比度与噪声比,从而提高了成像灵敏度。
研究人员证实,在植入活体小鼠后,使用商用PA成像仪,PAPSI可以在血红蛋白溶液和10 4标记的癌细胞中成像0.05 nM的纳米探针。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116802
《中国科学报》 (2022-02-18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