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黄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2-8
选择字号:
实验观测到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

 

本报讯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张杰院士团队与复旦大学马余刚院士团队合作,首次在实验中观测到飞秒激光驱动产生的原子核同质异能态。相关研究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

原子核同质异能态,即处在亚稳态的核素,由于其核结构理论的研究价值以及潜在的应用价值,一直都是核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

“超短的飞秒脉冲强激光,由于其能量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高度集中,有望形成超高电荷密度的加速以获得传统加速器无法比拟的超高产生率,激发产生同质异能素。”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教授符长波对《中国科学报》说,“而超高同质异能素产生率是深入推进原子核时钟、伽马激光器、核结构、天体核合成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前提之一。”

在该项研究中,团队利用一台百太瓦级桌面型激光器为驱动源,观测到了83Kr核素的同质异能态(其能级为42keV,寿命为1.83小时)。其峰值产生效率达2.34E15 p/s,超出传统加速器所能达到的峰值产生率数个量级。

理论分析表明,近固体密度的电子在强激光场和等离子体团簇共同作用下会多次往返抖动形成共振,增加电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机会,进而大幅提高同质异能素的产率。理论分析同时表明,该实验条件下的同质异能态可能主要来自于库仑激发机制,但不排除另外一种重要激发机制NEEC(即电子俘获核激发)的存在。NEEC是原子核内转换的逆过程,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实验寻找,仍未被确切证实。

合作团队在近期发表的另一篇综述文章中指出,目前存在于原子和原子核尺度之间(也就是纳米和飞米尺度之间)的一些物理困惑,包括质子电荷半径、中子寿命、深度狄拉克态等,有望通过强激光等离子体为平台进行研究。

“飞秒强激光驱动的同质异能素的首次实验观测,是此方向的一项重要进展。它标志着通过实验研究纳秒、皮秒乃至飞秒时间尺度上超快核物理过程已经成为现实,并将有力促进对核时钟、伽马激光器以及NEEC的研究。”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陈黎明说。(张双虎 黄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03/PhysRevLett.128.052501

《中国科学报》 (2022-02-08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