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化学会志》
分子构型对金属表面脱硫反应的影响
苏州大学迟力峰团队报告了分子构型对金属表面脱硫反应的影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11月16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
表面合成是制造低维功能材料的有效方法。前体分子通常通过类似的构型锚定在不同的金属表面上。因此,活化能仅由相应金属表面的化学活性决定。
研究人员详细研究了吸附构型对不同金属表面活化能的影响。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了分子前体在Au(111)和Ag(111)上的脱硫均聚,发现惰性Au(112)上的活化能低于Ag(113)上的。结合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同步辐射光发射光谱测量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阐明了这种现象是由不同的分子-衬底相互作用引起的。
分子前体通过Au-S相互作用锚定在Au(111)上,导致苯基-S键的弱化。另一方面,分子前体通过Ag-O相互作用锚定在Ag(111)上,导致S原子抬升。因此,尽管银通常比金更具化学活性,但在Ag(111)上脱硫反应的活化势垒更高。该研究不仅报告了一种新型的表面化学反应,还阐明了吸附构型对特定表面化学反应的影响。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2c08736
《德国应用化学》
具有正交可调簇发光的动态超分子H键网络
华东理工大学曲大辉团队报告了具有正交可调簇发光的动态超分子H键网络。相关研究成果11月15日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
启用动态可调发射系统为构建智能材料提供了机会。团簇发光作为一种非常规发光,在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研究人员报道了一种具有可调谐簇发光的超分子聚(二硫化物)网络。网状氢键协同动态网络的刚性和迁移性,并赋予所得材料的机械适应性和鲁棒性,同时在77K下实现高效的团簇发光和磷光。
正交可调发光通过两种方式实现,即缓慢的主链二硫交换和快速的侧链金属配位。研究表明,进一步探索可持续材料内在动态网络的可再加工性和化学闭环循环是可行的。研究认为,动态化学的协同策略为智能发射材料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潜在的机会。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4422
《癌细胞》
多种癌症早期检测的细胞游离DNA方法评价
美国圣杯公司Arash Jamshidi和Oliver Venn共同合作,研究开发了多种癌症早期检测的细胞游离DNA方法评价。相关论文11月17日发表于《癌细胞》。
在循环细胞游离基因组图谱(NCT02889978)子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定义基于循环肿瘤等位基因分数(cTAF)的临床检测限度(LOD),对基于循环细胞游离DNA(cfDNA)多种癌症早期检测(MCED)的几种方法进行评估,以便进行性能的比较。在对相同样本进行训练并独立验证的10个机器学习分类器中,当以98%的特异性进行评估时,使用全基因组(WG)甲基化、具有配对白细胞背景去除的单核苷酸变体,以及本研究评估的分类器综合评分显示出最高的癌症信号检测灵敏度。
与临床分期和肿瘤类型相比,cTAF是分类器性能的一个更重要的预测因素,可能更密切地反映肿瘤生物学。临床LOD反映所有方法的相对敏感性。WG甲基化特征最能预测癌症信号来源,是MCED最有前途的技术,为靶向甲基化MCED测试的发展提供信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2.10.022
《中国科学报》 (2022-11-28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