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  陈思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1-15
选择字号:
“双非”高校全能师姐:一切尽在“计划”中

 

刘子茹   武汉工程大学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李思辉 通讯员 陈思

大学本科四年能做多少事?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大四女生刘子茹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课业成绩排名全专业第一;连续发表两篇SCI论文;担任多个学生干部职务;成为校园摄影达人;参加几十项科创竞赛,拿奖拿到手软,获得发明专利;还没毕业就注册科技转化公司、当上老板;不久前还被推免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个有颜值又有实力的大四女孩,在网上引起了关注。

“被拒绝不可怕,怕的是一被拒绝就放弃”

在引起网上的关注之前,真正让学校和老师注意到这个云南姑娘的,是前年武汉工程大学的校长基金申报。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副教授肖艳华向《中国科学报》介绍,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设置了校长基金,以项目形式开题申请。考虑到完成科研项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积累,历来参加校长基金申报的都是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

“刘子茹当时才大二。接到她的申请时,我直接拒绝了,并让她大三再来。一般的学生被拒绝后就放弃了,可她偏不,而是不断提出请求,陈述自己项目的优势,试图说服老师,一再坚持参加。”肖艳华说。

得到“破例允许”后,刘子茹又面临一个现实困难——实验项目一般需要三四人的团队配合完成,刘子茹才大二,需要请学长加入。在老师协调下,刘子茹与两名大三学长成功组队,并且由她担任组长,领导团队完成项目。此后,在她的带领下,团队成员根据截止时间安排课题研究计划,撰写申报材料,终于成功获得校长基金。

“被拒绝不可怕,怕的是一被拒绝就放弃。”今年六七月份,刘子茹报名参加多所高校的保研夏令营,并先后获得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的优秀营员offer(录取通知)。她心里却一直有一个“不太好意思说出来的梦想”——进清华大学。那是她少年时的梦想。

然而,作为一所“双非”高校(非“双一流”建设高校),武汉工程大学历史上还没有成功保研清华的先例。

得知刘子茹有冲刺清华的计划,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觉得不太现实,但她坚持参加清华保研夏令营。遗憾的是,她第一次参加清华大学的夏令营,因为表现不理想没能如愿获得优秀营员的offer。暑假过后,得知清华还有一次推免生申请机会,她又第一时间请求教授写推荐信,积极报名。

“一般被一所学校拒绝了,就已经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第二次面试录取的概率极其渺茫。”很多人劝她不要好高骛远,而她却偏偏不信——既然政策允许,为什么不奋力一搏?

功夫不负有心人,今年9月,刘子茹再次申报清华大学的预推免,凭借综合面试中的出色表现,终于获得了清华大学的预录取,刷新了所在学校、所在专业的纪录。

“做好计划,同样多时间能做好几倍的事”

肖艳华说,刘子茹最大的特点是“全面发展”;很多低年级学生则称她为“全能学姐”,因为她的大学四年实在丰富多彩。

在保持专业学习成绩第一名的同时,刘子茹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建模协会和物理兴趣小组,并成为活跃分子;她根据各项比赛节点安排自己的学科竞赛计划,先后获得了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一等奖、物理实验竞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湖北省二等奖等大大小小30余个奖项,成为知名的竞赛达人。

在校期间,刘子茹还担任了校团委宣传部学生负责人、本科药卓(制药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党支部副书记、本科2021级英化班副班主任等职务,不仅牵头成功组织策划多场大型直播活动,而且承担了学校、学院的很多重要活动摄影工作。

她利用假期主动联系社区,参加志愿者小分队,承担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达270小时。

……

短短3年多时间,做了这么多事情,而且件件有声有色,她是怎么做到的?

“其实只要科学地做好计划,哪一阶段、哪天重点做什么事,每天对照清单坚决完成计划,同样多的时间能做好几倍的事情。”她伸出食指,隔空比画了几下,“比如7点多吃完早餐,离实验室开门还有一个多小时时间,就可以复习300多个单词。”

在实验室里进行药物合成实验时,她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推进一个步骤,每完成一项计划就在任务清单上做一项标记。即便有时不能按时完成计划,她也坚持反思和复盘,调整学习状态,确保接下来计划的合理性。

至于发SCI论文、开办公司则是计划之外的收获——她更喜欢把这些归结为八个字: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实验室是一切伟大创造的孵化器”

刘子茹对实验室情有独钟,她认为“实验室是一切伟大创造的孵化器”。

从大一开始,她就进入实验室,主动申请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并且主持校长基金项目。按照计划,她自学了多种专业设计模拟应用软件,每天至少在实验室泡3个小时以上……

去年,刘子茹在导师的带领下,参与撰写的两篇学术论文成功发表。“这两篇SCI论文的发表时间只相隔一天。”

此外,她还根据此前的研究,申请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自主研发“楚工柏清软件”并申报国家软件著作权1项。基于实验室的创新研究成果,她带领团队参加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并斩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8个。

今年1月,刘子茹又多了一个身份—— 一家科技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控股人。工商注册信息显示,她和团队成员依托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办的武汉楚工济化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65万元,主要为相关企业提供智能化、数字化光气含量检测研发与服务。

成功保研清华,专业课程也已修完,大四后半段似乎可以歇一歇了,但刘子茹依然“感觉时间不够用”——她的计划清单里又有了出征武汉大学生“英雄杯”创新创业大赛的日程安排,有了全面提升英语水平、为清华研究生学习夯实基础的计划……

自己的计划总是排得满满当当是不是很辛苦?刘子茹告诉《中国科学报》,相对于学习和实验的辛苦,完成一项项计划、获得一点点进步的安宁和成就感要持久得多。有时候难免会有完不成计划的焦虑,立即行动起来就是化解焦虑的最好办法。

保研清华结果公布后,她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从来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还是想在万千学子中不掉队,不枉这一段苦涩的日子。少年的野心不是妄想,欠自己的终于还回来了。那就再沉潜3年、努力向前走,等下一场秋风眷顾。”

《中国科学报》 (2022-11-15 第4版 高教聚焦)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3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古代岩石为罗马“小冰期”提供新证据
科学家将手机图像传感器变为反物质相机 “科学突破奖”揭晓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