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廖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9-28
选择字号:
致力于打造研究型眼科医疗机构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铸就不凡 三十年创新发展
研究成果填补国内眼科领域多项空白

■本报记者 廖洋

30年初心如磐,矢志不渝;30年创新发展,铸就不凡。

30年来,从3个人、25万元资产的初创小所,到业务用房5万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每年50万门诊4万余台手术的国内一流眼科专业机构和国内主要眼科中心之一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发展成为拥有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两家三甲专科医院、眼视光技术服务平台等实体机构,成为山东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国家眼部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打造了以院士领军,培养了300余位博、硕士。在国际、国内眼科角膜病、白内障的应用基础研究、临床诊治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填补国内眼科领域多项空白。

艰苦创业:建成省重点实验室和两家三甲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名誉所长、青岛眼科医院院长谢立信
 

从1991年初创的眼科所,到2004年的山东省眼科医院,从2016年的青岛眼科医院北部院区,到2019年筹建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一路探索、一路创造,不忘初心,攻坚克难,朝着梦想的彼岸不断前行。

响应祖国号召 毅然从美国归来创业

每个机构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气质和文化传承,这里面深深凝聚着创始人的筚路蓝缕、执着追求之心。

1983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逐步敞开。彼时,在与国外眼科同道的交流中,尚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的谢立信打开了国际视野,产生了要“走出去”的想法。

1987年1月,揣着400美元的谢立信,只身来到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眼科中心报到。他成为了世界顶尖角膜病专家Kaufman教授的第一名中国学生,他的角膜病研究生涯自此开启。

在汗水与心血的付出中,谢立信度过了在美国的两年时间,他成绩斐然,成为了RPB年度报告中表彰的5名国际眼科工作者之一。当时,《佛罗里达州报》以“眼科医生间的友谊能造福不同国家的人民”为题大篇幅报道了他的事迹。

1988年底,谢立信修业期满,面对美国导师递出的橄榄枝,他不顾导师的倾力挽留、婉拒了高薪岗位,回到了祖国,回到了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

1990年,秉持“眼科梦”的初心,谢立信向山东省政府申请离开潍坊医学院筹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扎根青岛 眼科所从无到有发展壮大

作为留学归国人员,谢立信得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当时的山东省政府主要领导指示山东省人事厅做好具体协调工作,并决定由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承办成立眼科所的具体工作。正是在这种历史赋予的环境和机遇中,眼科所才有了播种、生根、发芽的土壤。

1991年1月,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在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今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举行了挂牌成立庆祝大会,眼科所成立之初挂靠在青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工作,那时的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只有筹备组的3个人以及谢立信的5名硕士生。

随着眼科所事业快速发展、各种开拓性成果的持续显现,在青岛独立选址成立眼科所获得山东省政府批准。在山东省市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4年,眼科所在曾经是一片菜地和水坑的青岛市燕儿岛路,顺利建成了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楼。一所集科研、教学、医疗和防盲职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眼科专业机构在此快速发展壮大。

搭建研究平台建设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

谢立信对国内外眼科基础研究方面的巨大差距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在眼科所创立之初的那段最艰苦时期,他们克服了包括资金短缺在内的诸多困难,成立了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实验室。

1998年9月,眼科所实验室顺利通过山东省科技厅审核,成为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这标志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的基础研究步入正轨。

依托较为完备的科研、临床创新平台,在以谢立信为首的创新团队的不懈努力下,眼科所先后做出了诸多首创性贡献。

2006年,随着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新建1.2万平方米的科研楼投入使用,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山东省医药卫生领域首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7年,眼科学(与青岛大学共建)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赴济南二次创业创办山东省眼科医院

为建设覆盖全省的眼科科研、医疗、教学中心,2002年山东省眼科所正式向山东省政府提出了成立山东省眼科医院的申请。经过历时两年的筹备,2004年1月,由谢立信兼任院长的山东省眼科医院在济南试营业。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眼科所的每个业务科室、每位业务和管理骨干都赴济南工作过数月至数年不等,以实际行动参与支持山东省眼科医院的发展建设。

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和就诊患者的增加,山东省眼科医院需要尽快独立选址,新院区1.5万平方米的16层大楼,全面改造后于2006年10月正式启用。这标志着眼科所发展史上再次创业的阶段性胜利,也为山东眼科事业的发展揭开了新的历史篇章。

经过17年的潜心发展,山东省眼科医院已成为覆盖山东省的眼科医疗平台,是山东省眼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山东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济南市医学研究中心,建成并完善了山东省的临床质量控制网络;医院的优势专业极为突出,角膜病专业每年完成全国1/5的角膜移植手术量,是山东省红十字眼库所在地,已在国内外眼科界占有一席之地。自此,一个以青岛、济南为支点的山东眼科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初步绘就蓝图,一所国内全新的眼科自主创新高地初步成型。

科研兴所:始终把人才培养和研究创新放在首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征途任重道远,需要水滴石穿的坚韧和长风破浪的志向。作为眼科工作者,则要奋力投身眼科学创新的大江中流,在最险端、最难处拿成绩,弘扬创新发展的拓荒牛精神,拿到更多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成果。

为国内眼科培养了数百位专业人才

发展最需要的是人才和团队,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取得创新性成果,才具有国际竞争力。

2001年,谢立信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实现了山东省医药卫生界院士零的突破。

院士是终身荣誉,同时肩负着终身的责任和使命。眼科所的平台初建后,谢立信就在思考如何向精尖发展的深刻问题。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坚持将创新型人才建设工作放在首位,打造了一支院士领军,“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国家级人才计划获得者、“泰山学者”青年专家为骨干的眼科学创新团队,成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单位——全国学组委员覆盖白内障学组、眼底病学组、角膜病学组、青光眼学组、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视光学组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是山东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眼科学博士生、硕士生培养单位,30年来培养了300余名博士、硕士,他们遍布海内外,成为各地区、各医疗科研机构的骨干力量。

眼科学术领域持续发出最强音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创新团队,向着学术高峰发起一次次挑战——在国际上首先提出并论证了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的临床早期诊断标准,并获得眼科界首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而后在感染性角膜病和角膜诊治技术创新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奖和山东省科学技术奖最高奖2项。

近年来,团队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5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自主研发的组织工程角膜、眼内植入缓释药物等多项成果已实现转化和临床应用,多次受邀到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做报告。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成功举办了十届青岛国际眼科学术研讨会,2018年由其承办的第六届亚洲角膜学会学术会议第一次在中国大陆召开,吸引了1500余名国内外眼科专业人士参会,其中有近200名外籍专家。在国际学术交流中两次获得美国眼科学会(AAO)成就奖,先后荣获亚太眼科学会(APAO)Arthur Lim奖和最高学术成就奖项“De Ocampo Lecture”等,带动中国眼科研究走向世界。

建所30周年学术高峰论坛专家云集

9月25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成立30周年学术高峰论坛在青岛召开,青岛市领导、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及附属院所领导、国内眼科同道、友好院校和医疗机构负责人、优秀毕业研究生及职工代表等出席了当天学术高峰论坛开幕式。谢立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党委书记韩金祥,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亚太眼科学会(APAO)主席王宁利,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依次作了致辞。国内外数十位眼科同道和部分高校代表因疫情原因不能来到现场,也通过视频形式送上了祝福。

此次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成立30周年高峰论坛吸引了百余位眼科专家参会,众多眼科领域专家进行专题发言。9月25日,姚克、王宁利、孙兴怀、杨培增、刘奕志、许迅、瞿佳、刘祖国、范先群、孙晓东、周翔天、赵晨、金子兵、迟玮等十余位专家围绕眼科各专业领域先后进行专题分享和研究探讨。

近年来,依托不断完善的科研、临床创新平台和研究团队,以谢立信为首的眼科所团队,在感染性角膜病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研究、糖尿病眼表病变的发病机制及干预治疗研究、干细胞与组织工程角膜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研究、角膜移植排斥的发病机制及创新药物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持续推动眼科学向精向尖向高向远发展。

近年来,该所有关糖尿病角膜病变的发病机制研究成果在权威杂志发表 SCI 论文 20余篇。


2011年、2015年,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医教研融合:搭建新的发展平台

大学新平台融入发展战略

为优化山东省高等教育发展布局,山东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融合改革。

2019年,山东省整合泰山医学院、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等资源,组建成立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有了更大更好的发展平台。

2020年,历经多年筹备,在山东省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正式签约落地,项目包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和附属临床教学医院(即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研究院建成后,将广泛开展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高水平特色医疗、科研及成果转化以及学科建设,打造国家级眼科医学科研、教学、培训和眼科工程技术转化基地。

建设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位于青岛市高新区双积路以南,胶州湾湿地公园以北,会展中心以西,康复大学青岛康复中心以东。研究院主要包括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青岛)等。

青岛眼科医院红岛院区总投资3.7亿元,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张。现主体建筑已经封顶。医院建成后,主要服务功能涵盖眼科临床医疗。科研、教学、防盲等,将整合院区整体的眼科高端人才力量、先进的精准医疗技术和精细化运行管理,不忘“为了人类光明”的初心,努力建设立足山东青岛、辐射周边省市、达到东北亚一流水平的国际化眼科机构。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眼科学院(青岛)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主体建筑包括教学综合楼、生活服务楼等,可满足800人教学规模使用。目前项目已全面启动,建成后,将依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的科研、教学、医疗、防盲等优势,开展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培养、高起点特色临床教学、科研成果转化等。

守卫眼健康 共圆中国梦

回顾眼科所30年的华丽蝶变,有时代浪潮滚滚向前的推动,有创始人谢立信的坚强引领,也离不开一代代眼科所人的顽强拼搏。

而其中最关键的有两点,一是党领导下的各级政府,在眼科所创业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为眼科所指引方向、破除桎梏,创造发展前行的条件。二是眼科所人对眼科事业始终如一的热爱和执着。在谢立信的带领下,全体人员初心如磐、艰苦奋斗,面对时代机遇能全力以赴、牢牢把握,谋求事业发展时只争朝夕、自主创新——这是眼科所始终保持强大竞争力、不断取得跨越式发展的秘诀法宝。这种作风和精神贯穿了眼科所30年发展历程的始终。

三十正青春,更向潮头立!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将努力建设成为医教研产高度融合发展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研究型眼科医疗机构,为中国眼科学高端人才的培育、临床疑难病症的解决、尖端科研的攻关、优质成果的转化提供强大助力和解决方案,为中国的眼科学事业、为中国人民的眼健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青岛眼科研究院本版图片由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供图

《中国科学报》 (2021-09-28 第8版 专题)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