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
选择字号: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填补亚热带森林臭氧通量观测资料空白

 

本报讯(记者卜叶)近日,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宋涛团队系统分析了中科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通量塔观测数据,研究发现亚热带森林冠层内外臭氧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差异明显,差异在9:00~15:00达到最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整体环境科学》。研究团队借助观测数据发现,无论是冠层内还是冠层外,白天臭氧通量均表现为向下沉降,而夜间的沉降速率接近零。冠层内外臭氧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差异明显,差异在9:00~15:00达到最大,此时冠层内臭氧通量和干沉降速率分别为冠层外的35%和42%。臭氧干沉降速率随着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摩擦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这些气象因素超过其最佳阈值时,臭氧干沉降速率的增加趋于平缓。

研究人员表示,宝贵的第一手观测资料为臭氧干沉降参数化方案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将在提升臭氧浓度和干沉降速率模拟能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该研究填补了亚热带森林臭氧通量观测资料的空白,有望推进对大气和森林之间污染物交换过程的理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148338

《中国科学报》 (2021-08-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网2025年6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果树还能变石头
两道同心圆环揭示恒星“双重引爆”证据 有证据证明成年人类也会萌发新脑细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