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晴丹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8-2
选择字号: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
青藏高原草地变化从“看天”转向“由人”

青藏高原草地主控因子转变影像记录。熊勤犁摄

 

本报讯(记者张晴丹)近日,《生态指示物》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领域地表过程与生态系统管理项目组熊勤犁、吉首大学副教授肖洋、中山大学教授梁平汉等人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青藏高原草地变化的主控因子正在由气候变化主导变为人类扰动主导,特别是大型生态治理和生态恢复工程主导。

青藏高原所拥有的草地生态系统是高原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目前,人类扰动和气候变化对大时空环境下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变化的驱动研究已成为热点。但究竟是气候变化还是人为扰动主导青藏高原草地的实质性变化这一问题尚未准确回答。

研究团队以青藏高原草地为研究对象,系统地揭示了1980~2015年青藏高原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空间分布和时序变化,使用趋势分析和冗余分析确定驱动指标(气候变化和人类扰动)对NPP变化的贡献。国家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与政策对青藏高原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尚未得到系统评估。

近35年来,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呈现明显改善趋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高原中部地区,而高原的西北部地区则出现了退化趋势。气温和降水变化不同步直接导致温度和水供给量不能成为该地区NPP变化趋势的良好指标。此外,人为干预影响更大。根据冗余分析,大型生态恢复工程的积极贡献是整个研究区域草地生产力变化最重要的指示指标,其次是温度(有利于植被生长和加速冰川融化)。生态恢复工程均呈现出“草地生产力增加的趋势”,可作为植被生产力变化的标志物。

该研究为青藏高原第二次科学考察提供了全球变化背景下的植被生物量调查参考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安全战略和植被生产力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colind.2021.108010

 

《中国科学报》 (2021-08-02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中已知的最大物体 治疗花生过敏或可“以毒攻毒”
科学网2025年1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小行星7年内可能撞地球?专家解析概率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