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 徐锐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1
选择字号:
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所
当环境“难上加难”嗜酸杆菌如何生存

 

本报讯(记者朱汉斌 通讯员徐锐)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孙蔚旻团队采用宏基因组学分箱手段进行研究,揭示了嗜酸杆菌在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中的生态适应性机制。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环境微生物》。

嗜酸杆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沉积物、稻田、苔原冻土、深海热泉等的细菌,具有顽强的生态适应性。它不仅喜好酸性环境,还易在我国西南红壤区这样较低pH的环境中富集。目前,西南地区是我国最主要的矿采作业带,由于土壤中多种重金属浓度严重超标,因此形成了“酸性”和“高重金属”叠加的极端土壤环境。

面对这样“难上加难”的生存环境,孙蔚旻团队前期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嗜酸杆菌可能具有耐受甚至转化重金属的代谢潜力。但嗜酸杆菌的分离培养非常困难,相关文献资料十分匮乏,需要利用其他手段对上述假设进行验证。

为此,研究人员针对西南矿区多个典型污染场地开展了大规模采样与分析,发现嗜酸杆菌确实能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酸性土壤中明显富集,其菌群丰度与土壤中砷、汞、铬等元素高含量密切相关。同时,针对嗜酸杆菌生长缓慢、分离培养困难的问题,团队采用非培养的宏基因组学手段,获取了嗜酸杆菌的编码基因并进行解析,最终证实了团队的假设。

该研究还表明,包括嗜酸杆菌在内的许多微生物,都能在极酸/碱、极寒/热、高重金属、高压等许多极端环境中被发现。环境宏基因组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可以帮助研究者理解这类分布广泛、奇特但难培养的微生物的代谢潜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11/1462-2920.15612

《中国科学报》 (2021-06-21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