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苏涛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6-2
选择字号:
大学科技园呼唤顶层设计

 

■徐苏涛

大学科技园是全球最早的新兴产业策源地,也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核心载体与服务平台。经过30多年发展,我国大学科技园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校企资源融通共享、服务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创新创业层级不高。目前大学科技园汇集的各个领域的创业群体以大学生为主,而科技研发人员、科研成果所有者等高能级创新创业人才则相对缺乏。大学科技园已孵化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领域,但聚焦技术变革、锚定硬科技攻关的企业数量较少,特别是紧密结合当地资源和实体经济开展的创新创业创造较少。此外,面对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企业呈现出的跨界融合、爆发成长等新规律、新现象,大学科技园缺乏对于场景等新孵化手段的应用。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机构,大学科技园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大学科技园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化团队培养和引进力度不够,在大学科技园从事科技成果转化的人员中缺乏懂技术、懂管理、懂市场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多数大学科技园尚未具备专业化的发明评估、质量管理、市场分析、商业推广、交易估值、谈判签约等系列服务业的供给能力,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三是科技集成服务不济。与当前企业、产业发展的服务需求相比,大学科技园在面向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全链条的集成化服务能力上相对不足。一方面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不强,大学科技园更多的是依托高校资源开展服务,而对于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尚未形成有效的整合。另一方面集成化服务的手段匮乏,对于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手段应用不够。

四是产教跨界融合不够。受体制机制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大学科技园在促进产教融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与高校、企业合作时在权利、义务、风险、利益等相关问题上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难以保证产教融合的顺利开展。

五是开放创新生态不优。大学科技园具有连接高校、企业、政府以及科研机构多方资源的平台优势,但目前围绕大学科技园的创新创业生态还未完全建立。一方面,对于大学内部的资源整合不足,对大学内部优势学科、先进成果、科研带头人等创新资源挖掘不够,以大学学科为基础建立的实验室、试验设备等开发、开放不足,尚未拧成一股绳形成创新合力。另一方面链接外部资源能力有待提高,与社会资本、服务机构等对接合作有限,链接海外技术、海外团队、海外资本等国际资源的渠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作为公共平台的资源整合能力不足,尚未构建起开放融合的“双创”生态。

如何破解上述五大问题,不仅需要优化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顶层设计,还需要高校、地方政府、大学科技园等共同发力,提升大学科技园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发展经验,发展较为成功的大学科技园往往处理好了前台与后台、所有权与经营权、教育与产业、市场与政府、园区与企业的关系。

一是处理好大学科技园与依托大学的关系。这种大学往往是具有良好创新创业氛围及传统的高水平创业型大学、研究型大学,能够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平台。

二是处理好大学科技园所有权与运营团队经营权的关系。大学搭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建立吸引专业化人才的激励机制,是大学科技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三是处理好教育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关系。作为教产协同创新与产教融合发展的核心载体,大学科技园支撑大学加快从创新源头到创业源头、从研发后台到创新前台、从精神后花园到“双创”火炬手、从科教智力蓄水池到创业创新策源地方向战略转变。

四是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一方面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回答在什么阶段提供什么支持、承担什么公共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大学科技园坚持企业化运作、市场化运作,建立自生能力与自成长发展机制。

五是处理好科技园与企业的关系,从与创业企业的“房东—租客”关系向共生共荣的开放创新生态圈方向转变,尤其是协助创业企业高速或爆发式成长并分享其成长的价值增值。

此外,还要提升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赋能、新兴产业育成、科技集成服务、科教跨界融通、开放创新生态等五大功能,强化大学科技园科技创新创业栖息地、新兴产业育成加速器、精准科技服务集成商、产教跨界融通链接器、开放协同创新生态圈等五大定位。

纵观国内外大学科技园往往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形态开发,在平台载体中让科教创新有所依,基本上处于物业服务层面;二是功能开发,在创新网络中优化服务供给,往往具备一定产业组织能力;三是生态开发,让创新资源要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创新发展成为一种风气。

在此背景下,以互联互通、共生共荣、共同成长为特点的第三代大学科技园应运而生,“第四方的科技服务集成商+第三方的资源链接组织者+第二方的精准孵化运营商=区域创新生态建设者”成为重要的发展方向。

(作者单位: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21-06-02 第3版 转移转化)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迄今最大猪笼草之一现身婆罗洲 地球多了个临时的迷你月球
卫星十二号进入预定轨道,将开展技术试验 科学家提出3D通道迷宫药物缓控释放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