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段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1
选择字号:
雪鹱南极生存法则

①南极的雪鹱。拍摄于南纬70°附近南大洋上。

②在浮冰上休息的一群雪鹱(它们中间还有一小群南极鹱)

③罗斯冰架前缘一只正准备落在浮冰上的雪鹱

■段煦文/图

除几种南极企鹅外,真正的“南极鸟”还有一名鹱科成员——雪鹱,也叫雪海燕。它们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南的鸟类之一,在通往南极洲的航线上,我经常可以在一些绕船飞行的花斑鹱或南极鹱的群体中看到一两只雪鹱。

雪鹱的大小比常见的海鸥稍小一点儿,名如其形,除了没有羽毛覆盖的裸区是黑色(虹膜、喙)或蓝灰色(腿、脚)外,通体都是雪白的,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与碧海之间,犹如一只只白色的和平鸽。

雪鹱以前最南的分布记录是其繁殖地之一的查尔斯王子山脉(南纬70°~74°),那里位于南极大陆内部(除雪鹱外,南极洲只有帝企鹅的繁殖地在南极大陆内部,位于罗斯海的栖息地,在南纬78°附近,而最靠北的繁殖地在威德尔海的雪丘岛,在南纬64°附近),距海岸300多公里。有记录显示,人们曾在接近南纬80°的地方观察到这种鸟。

雪鹱来到满是冰雪、没吃没喝、异常寒冷的冰原内部到底要做什么呢?

人们发现,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南极洲的冬夜还没完全过去时,成群结队的雪鹱就从赖以觅食的浮冰区边缘向内陆的崇山峻岭陆续飞去,寻找露在冰面上的岩石罅隙做窝。

初到繁殖场,它们会追逐示爱,一旦结成伴侣,便去找那些背对寒风且不会被积雪覆盖住出口的岩缝或者石洞产卵孵化。

雪鹱的巢只是在洞中修整出一个浅坑,几乎没有任何巢材,实际上在它们筑巢的地方,除了它们自己的羽毛,也找不到任何像样的巢材供它们絮窝。尽管卵是放在地面上的,但亲鸟会轮流以胸腹部的厚厚羽绒使它们保持温暖,直至小鸟出壳。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都是雪鹱的孵化季,一对亲鸟在一个繁殖季只产一枚长约5厘米的小白蛋,需要将近7周的孵化期(比企鹅的孵化期要长得多),小鸟才能出壳,小鸟是晚成鸟,出壳后需要亲鸟嘴对嘴的哺喂才能长大,育雏期大约也需要7周。

初生的小鸟遍身都是毛茸茸的灰色细毛,这些绒毛的保暖性很好,能承受南极内陆夏季零下25℃以下的低温。

亲鸟以从胃内反刍出来的食物哺喂小鸟,小鸟长得很快,待育雏期即将结束的时候,身上就已经长出和成鸟差不多的飞羽了。

雪鹱之所以会选择如此偏远的南极内陆,主要是因为这里没有天敌。

贼鸥是全南极洲最凶猛的鸟,它的嘴有锐利的钩锋,可以叼走那些保护得很好的鸟蛋,也能从那些自认为已经很负责的父母肚子下面拽走无辜的小鸟,像雪鹱这种身体弱小的海鸟为保住自己的繁殖成果,靠着其自身极耐严寒的结构和高超的飞翔能力,遂选择这种“剑走偏锋”的做法——到极寒的南极内陆去繁殖。

由此,我想到了一种北极鸟——白鸥,同样拥有一身雪白羽毛的海鸟,同时也是世界上分布最靠北的鸟,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羽毛结构,其绒羽的数量较其他北极鸟类多,而终生生活在寒冷的北极核心区,即使是严冬,也可以靠捡拾北极熊的残食熬过漫漫的极地长夜。

白鸥与雪鹱,可谓是分布在地球两端的一对奇异物种。

http://blog.sciencenet.cn/u/博物

《中国科学报》 (2021-04-01 第8版 博客)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