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华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4-1
选择字号:
人类画笔瞄准自然已有万年

 

《当自然赋予艺术灵感》,[法]艾莱娜·穆尼埃著,张文英译,商务印书馆2020年12月出版,定价:148元

■陈华文

大自然是艺术家表现的重要主题。大自然给艺术作品赋形,艺术创作中随处可见自然之美。翻看中外美术史不难发现,艺术与自然如影随形,两者亲密无间,共同构建瑰丽的美学高峰。《当自然赋予艺术灵感》一书,为我们从更开阔的视角认知自然与艺术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本书作者艾莱娜·穆尼埃为艺术史学家,在卢浮宫艺术学校任教。全书图文并茂,从“面对自然的绘画”“古代绘画里的自然”“中世纪蒙昧的自然”“绘画是对自然敞开的一扇窗”“鲜活、变化的自然”“启发灵感的植物肖像”等九个篇章,从一幅幅与自然主题相关的画作作为切入点,将自然与艺术的故事娓娓道来。

说到底,自然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就是人类对自然的态度。

对自然对象的描摹,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开始。西班牙阿尔塔来拉洞里的岩画《受伤的野牛》,绘制于一万多年前,这应该算人类最早的画作了,同时也是最早表现自然主题的画作。

长达近两米的画幅中,野牛四肢蜷缩在一起,头深深埋下,背部则高高隆起,显示出因受伤而痛苦不堪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聪明的原始人巧妙地借助岩壁的天然起伏构成动物的身形,取得了惊人的表现效果。从表现技法上看,这幅画的色彩以赭红与黑色为主,都是天然矿物颜料,其成分主要是动物血、炭灰等,当时所用的“画笔”则可能是由苔藓类植物或者兽毛、骨管等制成的。

公元一世纪,罗马马西莫浴场宫的壁画《莉维娅内的山林》,是一幅风景主题的画作,以绿色为主色调,郁郁葱葱的山林和欢快的小鸟,让参观者欣赏之后感到惬意。这幅画作倾向写实,在造型、色彩方面,忠实于描绘的对象。

当然,这个时期的写实风格还处于摸索期,真正形成成熟的写实风格,是几百年之后的事情。这幅画的主要价值在于,无名的画家把笔触瞄准了自然界的动植物,并且有意识地突出刻画的重点,画面的虚实关系拿捏颇为到位。现在看这些绘画技法很平常,可时间朝前推演两千年,就不得不令人称奇了。

1500年前后的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在创作主题上,不再受制于宗教题材,而是把画笔转向真实的、普通的人以及身边客观的自然,森林、河流、瓜果、花卉等等,大自然已成为画家不可或缺的描绘对象。而以科学、理性的态度探究自然,也成为博物学家、动植物学家的重要任务。

达·芬奇对植物有着深厚的探索兴趣,在素描手稿《花卉研究:伯利恒之星》中,可以看出一代绘画大师对花卉描绘是何等的精确、多么富有耐心。对于绘画与自然的关系,他说过一句名言:“谁非难自然,谁就是非难绘画。”

此时,还出现了一批擅长表现瓜果蔬菜的画家,如阿尔钦博托、布克莱尔、卡拉瓦乔、宾比、海达等。

布克莱尔的油画《水果蔬菜女商贩》,整个画幅中,女商贩看上去美丽而干练,但她位居画幅偏右的位置,那些白菜、胡萝卜、苹果、葡萄等果蔬才是真正的“主角”。画家表现出高超的写实技巧,对于造型、色彩、光影的组合运用,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500年后的今天观看该画作,依然充盈着扑腾腾的生活气息。

19世纪中叶,画家们对大自然的描绘已经成为时尚和风潮。法国巴黎郊区的一个叫巴比松的村庄,一批画家以描绘自然为中心,代表性画家有卢梭、德拉佩纳、特罗容、多比尼、雅克等,在美术史上被誉为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画派,把对自然的描绘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画家们反对学院派画家在室内画风景画,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对景写生,然后以写生稿为基础,进行风景画创作。他们这种务求获得真实新鲜的感受和使画面色调明亮起来的艺术主张和实践,给欧美风景画家,包括印象主义画家以重要启示。

如果说巴比松画派描绘的自然是一首协奏曲,那么后来的印象派描绘的自然则是一首交响乐,莫奈、米勒、西斯莱、高更、梵高、德加等画家,在描绘自然的过程中,已经摆脱写实造型的束缚,着重表现自然光线的千变万化,在他们的画作中,表现对象包括田野、菜地、睡莲、水塘、树林、天空等等。

莫奈曾花费大量精力表现睡莲,尤其是一天当中不同时段、不同光线下的睡莲。原本平淡无奇的睡莲,在他的笔下熠熠生辉。

在梵高短暂的绘画生涯中,不厌其烦地描绘星空、向日葵和麦田,深蓝、金黄之色调,成为他描绘自然的标志性色彩。

印象派是美术界的追光者,他们描绘大自然,由客观走向主观,更注重呈现心中的自然和风景,他们的笔触和色彩彰显张力,赋予自然更多的生命力和十足的个性。可以说,印象派的画家们是描绘自然的“先锋战士”。

不得不说,本书针对自然与艺术的叙述,是从西方美术的视角出发,这种视角显然存在不足,中国传统绘画在自然与艺术上的追求与成就,显然是不能避开的。

当然,自然与艺术的关系绝非一本书能说透。本书的意义在于,为我们深入思考自然与艺术打开了一扇门。

《中国科学报》 (2021-04-01 第7版 书评)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科学家绘制全球首张小麦抗病基因图谱 人工智能在黄石公园下发现8.6万次地震
研究发现调控甜瓜成熟的两个关键转录因子 月壤取水 可产燃料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