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榛鸡
黄胸鹀
绿孔雀
中华穿山甲
海南长臂猿
鳄蜥
中华白海豚
绿海龟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三)》特种邮票 中国邮政供图
■本报记者 冯丽妃
其貌不扬的斑尾榛鸡是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动物所)研究员孙悦华“特别推崇的一种鸟”。这种黑棕白三色相间的鸟类,正常孵卵期是28天左右。2001年,孙悦华和团队在莲花山开展研究时发现,一只斑尾榛鸡为了孵出自己的后代,顶着风吹雨淋、冒着被天敌攻击的风险,执着地孵卵50多天。
“像人一样,它们很爱自己的孩子。”近日在国家动物博物馆举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三)》特种邮票首发式上,孙悦华如是说。
此次发行的特种邮票全套共8枚,包含斑尾榛鸡在内,方寸之间展示了8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科研人员对这套邮票中的许多野生动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它们的发行有助于呼吁各界携手,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动物所党委书记聂常虹说。
人与动物
此次登上邮票的斑尾榛鸡是我国特有的雉科鸟类,生活在青藏高原的高山针叶林中。在1995年孙悦华开始研究该物种之前,人们对其知之甚少,甚至一张相关的照片都没有。
位于甘肃省南部海拔3578米的莲花山是孙悦华了解斑尾榛鸡生活习性的一个窗口。20多年的持续观测研究让斑尾榛鸡成为他最熟悉的朋友,在他眼中动物与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性格。
5至7月是繁殖期,对于雌性斑尾榛鸡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时期。它们一般将巢筑在树根的基部,每两天产一枚卵,一个繁殖季产5至8枚卵,孵卵时间在28天左右。其间,雌鸟每天仅短暂出巢补充能量,94%的时间在巢中孵卵,还要遭受风吹雨淋以及黄鼠狼等天敌的威胁。
“雌性斑尾榛鸡是一种极端‘恋家’的鸟儿。”孙悦华说,即便人走到巢边1米时有些雌鸟仍纹丝不动,有的即使是用手摸它也坚持不离开。其实,这也是一种繁殖策略,因为它们的颜色和巢周边的环境浑然一体,坚持不离巢会有更大的机会繁殖成功。
2001年,在莲花山自然保护区沙河滩野外工作站,孙悦华发现一只被标记的雌鸟“小黑”(因喉部羽毛比一般的雌鸟更黑而得名),为了孵化幼鸟一直坚持孵卵58天,最后有7枚卵孵化失败了。“但它的这种执着令人钦佩。”孙悦华说。
由于低海拔地区过去多年来毁林开荒、林业采伐、放牧、村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扩展,斑尾榛鸡生活的许多高山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成为相互隔离的“孤岛”,生境破坏、狩猎、天敌、寄生虫等多种因素,致使斑尾榛鸡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急需保护。
与“护崽”的斑尾榛鸡不同,此次邮票中展示的绿海龟是典型的“放养者”。国家动物博物馆副馆长(主持工作)张劲硕介绍,它们一次可在沙滩上产100多枚卵,一个产卵季产4~7窝,超过1000枚,但产完就走,最多覆盖一层沙子,很多卵被鸟类、螃蟹等吃掉,使得孵化成功率极低。
“绿海龟一生可产5万多枚卵,但最终成活并继续繁衍后代的只有上百只或几十只。”张劲硕说,过去我国很多沿海地区都是绿海龟的产卵场和繁殖地,但由于度假村、海景房的建设,这些地方已经很难看到海龟产卵。
灭绝威胁
林间精灵海南长臂猿是此次发布的8枚邮票上的保护动物之一。今天,它们仅存35只。
张劲硕回顾2002年大学本科刚毕业时首访海南长臂猿,它们的种群数量那时只有20只。然而,近二十年来数量的增加并未缓解他对这一物种延续性的忧虑。
“海南长臂猿仅存于当地的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其社群组织为一夫两妻制,但近年来出生的后代几乎全是雄性。”张劲硕说,“这是否跟内部近亲繁殖有关仍然是未解之谜。如果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该物种可能会从地球上消失。”
除长臂猿外,邮票上展示的其他物种也亟须加强保护。
在此次“飞”上邮票的三种鸟类中,体形如麻雀大小的黄胸鹀(又名禾花雀)因过度捕猎,保护状态在过去13年间连跳五级——从2004年的“无危”发展为“近危”“易危”“濒危”,2017年成为“极危”动物,距离灭绝仅一步之遥。而中国土生土长的绿孔雀,数量也仅有几百只。
据国家动物博物馆原副馆长孙忻介绍,全球穿山甲共有8种,其中亚洲4种因偷猎而濒危,其中中华穿山甲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数量大幅下降,变为极度濒危物种,为新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鳄蜥因其头似蜥蜴、尾长侧扁似鳄鱼而得名,它们最初发现于广西瑶山,跟恐龙同时代,有近两亿年的历史,被认为是爬行动物界里的“活化石”,后在广东和越南北部也发现种群,但总体规模依然较小,全世界种群数量仅约1200只。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区域和人类活动区域重合,受到噪声、近海捕鱼作业的严重影响……
“对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迫在眉睫。”孙忻说。
方寸之外
成双成对的斑尾榛鸡、黄胸鹀,携子畅游的白海豚,怡然自得的绿海龟……此套邮票展示的8种动物由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退休教授、画师曾孝濂设计,精雕细刻,以中国画的手法表现和衬托,为画面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感受到邮票之美的同时,大家也会了解到生物保护的迫切性,把保护的理念传递出去。”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刘劲对《中国科学报》说。
据介绍,此次全套邮票面值9.10元。邮票计划发行数量为620万套。这是继2000年、2001年后发行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I级)”系列邮票的第三组。
当前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以及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日益重视。今年2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32年来首次大幅调整,新增517种(类),增加一倍。新《名录》共列入野生动物980种和8类,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34种和1类、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746种和7类。
孙悦华告诉《中国科学报》,新《名录》首次将像黄胸鹀这样的鸟类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原来动辄成百上千黄胸鹀被捕杀而无法严厉惩治的情况不会再有了。他特别推荐将黄胸鹀列入这套邮票,希望凭借其传播力让盗猎者知道黄胸鹀地位的变化,不敢再去猎食黄胸鹀,也希望盗猎黄胸鹀的案件不再发生,从而拯救这一极度濒危的物种。
同时,近年来,我国加快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1.18万个,占国土陆域面积的18%,有效保护了90%的植被类型和陆地生态系统、85%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同时不断强化濒危野生动物保护,为3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建立了稳定的人工繁育种群。今年10月我国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了我国陆域近3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在张劲硕看来,这些措施在强化物种拯救保护、打击乱捕滥猎及非法贸易、提高公众保护意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濒危野生动物的前景必将越来越光明。”孙悦华表示。
《中国科学报》 (2021-12-16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