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性及其不满》,[美]史蒂文·史密斯著,朱陈拓译,九州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定价:88元
作者史密斯为耶鲁大学政治哲学名家,他的著作《耶鲁大学公开课:政治哲学》已成为社科类畅销书。
本书围绕着“何为现代性”和“我们的不满”两个主题展开论述。在前一部分中,作者追溯了“现代性”概念在哲学中的历史,从“第一个现代政治科学家”马基雅维利到将人类认知的核心定位到自己主观意识的笛卡尔,再到资产阶级市民社会的颂扬者黑格尔;在后一部分中,作者则梳理了从卢梭到施特劳斯,再到索尔·贝娄等一系列“反启蒙”思想家或曰现代性批判者的理论。在全书的最后,他把选择建立或赞同何种意义上的现代性这个问题留给“现代人”自己去回答——我们无法避免成为现代人,但并不需要全盘接受现代性所包含的一切,也并不需要全盘否定之。

《再见那闪耀的群星:唐诗二十家》,景凯旋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1月出版,定价:88元
作者景凯旋认为,面对同样的夕阳,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歌德说,“西沉的永远是这同一个太阳”,李商隐感受到的是当下时间的短暂,歌德体验到的是超越时间的永恒。这似乎代表了中西文化在宇宙意识上的某种差异。而且,中国士人不是没有自由意识,但这种意识并未见于反抗的姿态——就像19世纪流放西伯利亚的俄罗斯知识人那样,而是见于流放边陲蛮荒之地的痛苦与绝望。
作者尽量展示诗人最重要的作品,但并不作全面评价,而是对每位诗人采取不同的阐释角度。他试图在唐诗中寻绎观念与价值的东西,比如中国人的天人之际、自我意识、时间观念和感觉方式,以及诗人的心路历程、审美情趣、性格品质和艺术技巧等。此外,还收录了几篇附文,分别讨论唐代的僧人诗、女性诗、代言体以及士人的角色处境。

《莱奥纳尔多·达·芬奇:自然与人的惊世杰作》,[英]马丁·肯普著,刘国柱译,商务印书馆2021年11月出版,定价:136元
本书是莱奥纳尔多·达·芬奇研究权威马丁·肯普教授负有盛名的专著,结合大师生平和时代背景,全方位展现了作为艺术家、科学家、工程师和哲学家的达·芬奇的一生,同时对达·芬奇的各类作品及其活动进行细致阐释,详解其最重要的艺术、科学和工程杰作,可谓“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书中另附有达·芬奇一生各时期的珍贵手稿、设计稿、画作两百余幅,读者可进一步探究达·芬奇的奇妙世界。

《北方厨房:一个家庭的烹饪史》,蒋韵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21年8月出版,定价:68元
本书以奶奶、母亲、“我”(蒋韵)三代女性的主厨食谱为经,以开封、太原、香港等城市空间的辗转为纬,串起了一个北方的行医世家——孔氏家族长达70年的风风雨雨。
食物更迭背后往往缠绞着个人经验和社会信息。作者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用正义和良心的墨线校准纷繁人事和社会变迁,私人经验、时代大事、物质剧变、心理隐微,都通过厨房和食物的小切面涌入。
《结束语》一章,作者由对美好食物的抒写转向冷峻的反思发问。在后疫情时代,人类应该自省不断挑起祸端的舌头。书最后以这样的文字结尾:“也许,有一天,人类会找到并严守自己食物链的界限。”(喜平)
《中国科学报》 (2021-12-09 第6版 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