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汤淼 姜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21
选择字号:
“遇见”那时少年
——孙承纬学术成长资料采集故事

 

孙承纬

1955年7月,孙承纬和“独立小队”队员合影(前排左起吴祈晖、雷国兴、黄孝安、孙承纬;后排左起朱贻琯、吴廷瑜、施定基)。

1957年1月,孙承纬入团纪念照(左起孙承纬、朱贻琯、沈林根、吴廷瑜、黄孝安)。

2009年10月,孙承纬和当年的“独立小队”队员合影(前排左起孙承纬、雷国兴、朱贻琯;后排左起施定基、吴廷瑜、黄孝安)。

感谢采集工程,让我们有幸走进故纸堆、走进回忆,在文字档案和口述访谈的印证中,再现20世纪50年代初的青少年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汤淼 姜洋

孙承纬(1939— )

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9年12月12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苏常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炸药爆轰、激光辐照效应、应用脉冲功率技术、材料动态响应和高能量密度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为核武器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40余项,发表专著2部、译著4部,文章400余篇。

“离开母校之后,无时无刻不感到中学教育对我们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影响,始终鼓励着我们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这是爆炸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承纬2009年在上海市虹口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虹口中学)60周年校庆上作为特邀代表的发言。

孙承纬1951年考入虹口中学初中部,三年后考入该校高中部。在六年时光里,虹口中学的教育在其成长历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事实上,60多年时光荏苒,时代飞速变迁,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们很难用今天的眼光去想象那时的少年,感谢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让我们有幸走进故纸堆、走进回忆,在文字档案和口述访谈的印证中,再现20世纪50年代初的青少年是如何学习和生活的,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

“独立小队”的故事

195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了五周年大庆,全国各地都开展了热烈的欢庆活动。那天,刚升入高中的孙承纬也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上海市的庆祝游行,游行从上午10点20分开始,一直延续到中午12点。

多年后,那一幕幕高举红旗尽情欢唱的热烈场面,让孙承纬记忆犹新、心潮澎湃。他曾在自传中如此感慨:“20世纪50年代前期是我人生成长关键的中学阶段,那时物质生活并不丰富,但人民安居乐业,充满希望,新社会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美好的回忆至今使人留恋。”

当时,孙承纬和班上另外六名男生(朱贻琯、黄孝安、雷国兴、施定基、吴祈晖、吴廷瑜)都没有达到15周岁,即少先队员退队的年龄,但是高中已经没有少先队组织了,于是他们便在一起商量:既然没有退队,那么能否申请在高中部成立一个少先队小队呢?随后他们在课间操时间来到虹口中学少先队总辅导员盛一平老师的办公室,表达希望在高一乙班成立少先队小队的愿望,得到了盛老师的支持。

经学校大队部批准,1954年11月7日,少先队虹口中学高中“独立小队”正式成立,由这七名同学组成,孙承纬任副小队长。

在成立大会上,团分支委参加了会议,并对“独立小队”提出了要求和希望。每个队员都做了发言,大家一起拟定了小队公约,制订了11月份小队的活动计划,主要内容是学习上大家要踏踏实实,成绩要往前去;政治上要求进步,学习团章,争取早日加入共青团。

在高中部出现戴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这着实是个新鲜事,也成为校园里的独特风景线。“时刻准备着”的誓言激励着“独立小队”每一位队员,大家都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他们不仅在学习上互相帮助,政治上也互相促进,在班级里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孙承纬记得,1955年6月4日晚,为了庆祝六一儿童节,虹口中学大队部举行“大队齐步前进”营火晚会,“独立小队”负责点燃和管理营火,整整两个小时,挨着熊熊燃烧的火苗不断添柴加薪,大家都热得满头大汗。“但小队队员感觉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任务,因而心里高兴极了。”

营火晚会上,大队部对先进个人、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独立小队”被评为校级少先队优秀小队。一个月后,上海市团委在召开的第一次少年先锋队员代表大会上,宣布“独立小队”为“优秀少先队集体”,予以表扬嘉奖。

因为年龄缘故,“独立小队”并未存在太长时间,但队员之间的友谊却一直保持,正如孙承纬在1957年给朱贻琯的信中所写,“我们一定竭力保持‘独立小队’的光荣。五七年在我们一生中多么重要呀!这一年中我们开始踏上生活之路,各条道路都要为着一个目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努力”。

在1957年高考中,“独立小队”有五位队员考上大学,孙承纬、施定基考入北大,黄孝安考入清华,吴廷瑜考入上海师范学院(第三年被保送到复旦),雷国兴则考入长春拖拉机制造学院;没有考上大学的朱贻琯和吴祈晖,政治觉悟也很高,响应号召到安徽农村当了知青,后来经过努力,吴祈晖成为芜湖进修学院的党委书记兼院长,朱贻琯则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

岁月穿梭半个多世纪后,2009年10月,六名当年的“独立小队”队员相约来到虹口中学新校区,参加虹口中学60周年校庆活动,孙承纬作为特邀代表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孙承纬以这句名言作为开场白,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之情,接着他又深情地说道:“入学伊始,我们都是懵懵懂懂的孩子,是学校和老师教我们懂得了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学会了表达、理解和思考,锻炼了健全的体魄,培养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引发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人生一定要有追求”

1955年9月,孙承纬升入高二,在虹口中学浓厚的进步氛围影响下,在组织的启发教育下,他有了强烈的入团愿望,觉得一个人总要有组织,才能受教育,才能有进步。

当时朱贻琯已经加入了共青团组织,经常邀请孙承纬一起参加团支部的组织活动。孙承纬和争取入团的同学在支部组织下一起学习团纲、团章,经常开生活批评会,互相检查、互相激励,支部也在会上耐心帮助他们,提出需要进步的地方,指出尚待改进的地方。“大家都感到心里热乎乎的,进步都很大,政治热情高涨,对团的模糊认识逐渐澄清,入团动机也进一步端正。”孙承纬曾在自述中写道。

1956年前后,在中国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大胆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看到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年轻的孙承纬欢欣鼓舞。

同时,在团组织的指导下,孙承纬开始阅读一些青年道德修养方面的书籍,其中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书籍有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著的《塔上旗》,以及中国哲学家、教育家冯定所著的《平凡的真理》。

特别是《平凡的真理》一书,对孙承纬的人生观、世界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对外面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突然豁然开朗,觉得人生一定要有追求。”孙承纬这样回忆此书带给他的震撼和影响。

孙承纬在入团申请书中写道:“在这个组织中,能成为一个有伟大理想、勇敢勤劳、朝气蓬勃、不怕任何困难的青年,而且只有这样,青年才能担负起建设中国人民许多年来所为之奋斗的社会主义社会的重任。”

经过一年多努力,1956年12月19日,孙承纬正式成为一名共青团员。1957年元旦,在虹口中学大礼堂举办的化装晚会上,一心想当军事家的孙承纬穿上了军装,和另外四名同学合影留念,以纪念不久前他和黄孝安光荣地加入青年团。相片中,孙承纬手指远方,指向美好明天。

友情从未褪色 初心从未改变

从1957年虹口中学高中毕业至今,“独立小队”队员们的友情日渐深厚,正如虹口中学八字校风“勤奋、踏实、俭朴、友爱”,他们将少年时的情谊延续下来。

记得采集孙承纬学术成长资料之初,笔者准备去浙江找朱贻琯老师采访,临行前孙承纬交给笔者一个牛皮纸信封,托笔者带给朱贻琯。信封里是一张朱贻琯和夫人的结婚照,孙承纬介绍说,这是他帮朱贻琯在照相馆翻新的。之前朱贻琯非常珍惜这张相片,可惜时间久远有些模糊,孙承纬知道后,主动提出帮助翻新相片。在采访朱贻琯时,他也告诉笔者说,孙承纬从来没有任何架子,一如当年在虹口中学时的模样——朴实、低调、谦逊。

而当采集小组需要了解孙承纬的成长故事时,“独立小队”的同学们不遗余力、鼎力支持。每次打电话去了解细节,他们总是热情相助,事后还会四处找寻资料发来,帮助我们还原当初那个少年的成长历程。特别是吴廷瑜、朱贻琯两位老先生,不仅根据采访提纲提前做了充足准备,还在微信上和笔者多次交流,对笔者提出的问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时光能带走的都是无需挂怀于心的事物,如大浪淘沙,沉淀下来的是最为闪耀的如金子般的品格和情谊。孙承纬和“独立小队”的少年们怀着建设祖国的满腔热情,历经数十年严寒酷暑而初心如磐,无论各自有着怎样的成就,友情却从未褪色,初心从未改变。正如当朱贻琯对孙承纬说“你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时,孙承纬却说,“我很平凡,每个人只是机遇不同”。

感谢采集工程,让我们“遇见”那时少年,“遇见”真挚友情。

(作者单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21-10-21 第8版 印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