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
微生物群引发单核细胞对肿瘤微环境重编程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Romina S. Goldszmid小组发现,微生物群引发STING-I型IFN依赖性单核细胞对肿瘤微环境(TME)的重编程。这项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细胞》。
研究人员发现,微生物群信号使TME中的单核吞噬细胞向免疫刺激性单核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方向发育。单细胞RNA测序显示,缺乏微生物群会使TME向促肿瘤性巨噬细胞倾斜。机制上,研究人员表明,微生物群衍生的STING激动剂诱导瘤内单核细胞产生I型干扰素(IFN-I),从而调节巨噬细胞极化和自然杀伤(NK)细胞—DC交流。用高纤维饮食调节微生物群可触发瘤内IFN-I-NK细胞—DC信号轴,并提高免疫检查点阻断(ICB)的疗效。
研究人员在接受ICB治疗的黑色素瘤患者中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表明预测的瘤内IFN-I和反应者与非反应者之间的免疫组成差异可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转移来实现。这项研究发现了微生物群和先天性TME之间的机理联系,并可以用来改善癌症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9.019
《癌细胞》
肺癌成纤维细胞3种亚型确定不同治疗范式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Haichuan Hu等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肺癌成纤维细胞(CAF)的3种亚型确定了不同的治疗范式。近日,这一成果在线发表于《癌细胞》。
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癌症相关CAF活体生物库,这来自于患者的非小肺癌(NSCLC)的活体组织,包括了临床NSCLC中CAF的广泛分子谱。通过使用患者接受的相同治疗方法对CAF的异质性进行功能检测,研究人员确定了3种功能亚型:对癌症有强有力的保护作用,并高度表达HGF和FGF7;对癌症有中等程度的保护作用,并高度表达FGF7;提供最低限度保护的。
CAF之间的这些功能差异受其固有的TGF-β信号支配,TGF-β信号抑制HGF和FGF7的表达。这种CAF功能分类与患者对靶向治疗的临床反应相关,也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因此提供了一个指导个性化治疗的途径。
据介绍,CAF是高度异质性的。由于缺乏对CAF功能区别的全面了解,目前仍不清楚如何根据患者肿瘤中的CAF进行个性化癌症治疗。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cell.2021.09.003
《自然—生物技术》
新方法对单细胞数据进行差异丰度测试
英国威康桑格研究所John C. Marioni、剑桥大学Michael D. Morgan等研究人员合作使用k—近邻图对单细胞数据进行差异丰度测试。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
研究人员提出了Milo—— 一个可扩展的统计框架,通过将细胞分配到k—近邻图上部分重叠的邻域来执行差异丰度测试。使用模拟和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数据,研究人员表明Milo可以识别因将细胞离散成集群而被掩盖的扰动,它在批次效应中保持了错误发现率控制,并且它优于其他差异丰度测试策略。Milo识别了衰老小鼠胸腺中命运偏向的上皮前体细胞衰退,并识别了人类肝硬化中多系细胞的扰动情况。
由于Milo是基于细胞—细胞相似性结构,它也可能适用于scRNA-seq以外的单细胞数据。Milo作为一个开源的R软件包提供。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1-01033-z
《美国化学会志》
科学家开发化学稳定聚芳醚基金属酞菁框架
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Jian Zhang团队开发了具有高载流子迁移率、用于电容储能的化学稳定聚芳醚基金属酞菁框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近日出版的《美国化学会志》。
共价有机框架(COFs)具有高效的电荷传输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正在成为光电器件和能源相关应用的一类重要半导体材料。然而,获得此类材料的合成化学有限,并且缺乏对载流子迁移率机制的理解,极大阻碍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研究人员报道了3种化学稳定的聚芳醚基金属酞COFs(PAE-PcM,M=Cu,Ni和Co)的合成,以及在溶剂热条件下在不同衬底(即SiO2/Si,ITO,石英)上容易地原位生长其薄膜。研究人员发现,具有范德华层状结构的PAE-PcM-COFs薄膜具有p型半导体特性,其本征迁移率高达~19.4 cm2 V-1 s-1,碘掺杂后PAE-PcCu薄膜(0.2sm-1)的电导率增加了4个数量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表明,骨架中的载流子输运是各向异性的,沿柱状堆积酞菁的平面外空穴输运更为有利。此外,PAE PcCo的氧化还原行为对其电容性能的贡献最大约为88.5%,从而产生约19μF cm2的高比表面积归一化电容。
该工作不仅为基于聚芳醚的2D COFs的电子性质提供了基本的理解,而且为其与能量相关的应用铺平了道路。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21/jacs.1c08265
《中国科学报》 (2021-10-18 第2版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