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1:SARS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否会再来?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新发传染性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管轶,从SARS的暴发到现在,坚持对SARS跟踪。他认为,感染人的SARS病毒来源非常明确,就是哺乳类野生动物。 对于管轶来说,SARS的消失是毫无疑问的。它的源头野生动物市场得到了控制。控制了源头,病毒没有了传播路径。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研究员陈继明认为,SARS几乎没有隐性携带者,这使得这个病毒不容易在人群中潜伏下来。这也是它易于消灭的原因之一。 >> 详细
|
|
关键词2:科学界如何应对重大传染病?
中科院:至2008年底,以武汉病毒所为依托,整合中科院相关研究单位的资源和学科优势建立了中科院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网络中心。一个电话马上分工,应对效率会很高。 >>详细
军事医科院:如今,该院研究人员已初步构建起“生物安全防御系统”,一旦疫病传入中国,能够有效快速应对。 >>详细
中国疾控中心:10年间,SARS防控拉开了全国公共卫生系统大规模建设的序幕,把中国公共卫生建设送上了“快车道”。 >>详细
|
相关阅读:《SARS溯源猜想》 《致命病毒:再相逢能否从容》
关键词:SARS进化的“黑匣子”
赵国屏意识到,要为这个“怪病”做些事情。
揭示SARS冠状病毒进化的规律,需要解密更早期的样本,而世界上最早的病例,就在我国广东。这意味着,SARS冠状病毒分子进化规律秘密所在的“黑匣子”就在广东!
八个月后,《中国流行期间SARS冠状病毒的分子进化》的论文,以“中国SARS分子流行病学协作组”的名义,由Science在线发表。
这一科研成果在科学上的价值在于,人类对SARS的发生与发展有了一个初步的科学认识,为今后预防、诊断、治疗等直接或间接地提供了理论依据。 ——中科院院士赵国屏独家披露科研大协作始末
相关阅读:《病毒研究:从机理到临床》《天灾?人祸?》
关键词1:灾后心理干预
值得我们反思的是,日本3·11大地震后,政府光在青少年的心理援助上投入的经费就高达30亿日元,替每个受灾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反观国内,政府投入的专项研究非常有限。 >> 详细
在那些曾经的SARS患者当中,遗留的心理创伤一点不比疾病暴发时小,可他们却一天天被遗忘。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的祝卓宏直言,中国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基层心理卫生机构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不足,专业人员心理危机干预能力自然也不高。 >> 详细
关键词2:防控体系
SARS过去10年,传染病防控体系已今非昔比,但新病毒的出现、社会结构的变化、交通科技的便利又给我们带来新的问题,在传染病防控上,我们又将面对新的挑战。 >>详细
相关阅读:《SARS让我们反思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