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在新的历史坐标上,科技界代表委员们围绕如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等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问题建言献策。
科教界发“帽子”之风能否刹车
当前,很多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为了“帽子”焦虑不已——没“帽子”的要争“帽子”,有了“小帽子”还要争取“大帽子”。
各界携手,推动科教事业向“新”行向“高”攀
回望过去的一年,尽管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科技发展依然成效显著,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前沿领域创新成果频出,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这是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阴和俊:把青年科技人才从繁杂事务中解放出来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结束后,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在首场“部长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中答记者问。在回答记者提问中,阴和俊表示,科技部门将持续推进减负专项行动,把青年科技人才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
张云泉委员: 普及生成式智能教育,培育“新质生产力”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认为,目前我国教育行业仍存在以下四方面问题。首先,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无法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其次,课程内容更新滞后。再次,实践机会缺乏。另外,师资力量不足。
钱锋委员:让人工智能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新动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钱锋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工业智能前沿技术布局还较为分散,行业更多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在人工智能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较弱,针对特定科学和工程问题的算法创新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较大。
崔丽娟委员:应加快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功能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也将“双碳”目标作为国家重要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丽娟认为,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碳循环是缓解气候变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提高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徐星:中学教材要做“减法”
“改进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当中存在的缺陷,更好迎接人工智能等科技发展在教育领域带来的挑战,对于未来的科技竞争,对于未来国家的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呼吁,尽快启动优化中学自然科学类课程体系的工作,为应对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金双根代表:基层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
“每每遇到大震、巨灾及大规模疫情,基层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往往只经过简单培训便投入防救灾工作,基层应急管理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学学术副校长金双根说。
乔杰委员:着力强化我国生育力保存保障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乔杰院士提出,从生育保障和现有可及的技术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应以适应发展的眼光,及时、适度、有序开放一些原有辅助生殖技术服务限制。
杨宇飞委员: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康复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宇飞教授建议,应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康复体系。
沈仁芳代表:加强我国酸化耕地治理工作
“当前我国耕地土壤酸化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耕地产能。”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沈仁芳带来一份跟他所从事的土壤学研究密切相关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袁亚湘:切实减轻青年科技人员负担
“我们一定要真正重视和关心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如果他们不能心无旁骛地做科研,我国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的科技强国。”今年全国两会上,一直关心青年科技人员成长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袁亚湘再次呼吁为他们“减负”。
“小院高墙”之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有哪些“选项”
这两天,2024年全国两会在京正式拉开帷幕,一些关乎高等教育长远发展和底层逻辑的热点话题也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中国科学报》大学版在两会期间推出“两会高教问答”特别报道,以分享代表委员们对于相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施一公委员:西湖大学已产出30余项世界首次原创突破
“西湖大学创办至今,在多个研究领域百余个学术方向走在前列,产出了30余项‘世界首次’的重要原创突破,代表中国水平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3月2日在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获奖感言中说。
郑月明代表:加强“禁塑令”执行监管,支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
“近两年来,随着‘禁塑令’舆论热度下降,国内市场对传统塑料制品消费习惯有所反弹,可降解产品的推广力度减弱。”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月明建议,加强“禁塑令”执行和监管力度,支持可降解塑料产业发展。
4位院士委员获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
3月2日下午,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举行。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陶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北理工大学校长张福成,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俊等4位院士在内的33位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获奖。
丁建宁代表:教师教育应开展本研贯通式培养
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指出,现有的培养实践非常侧重本科层次师范教育人才的培养。然而,仅仅是非常有限的985高校和部属师范大学进行规模非常有限的教育硕士培养,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现有的师范教育所培养的毕业生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形势发展。
赵宏委员:生物医药产业亟待创新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赵宏指出,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深,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将为大幅度提高疾病治愈率、减少病亡率、防控传染病、延长健康生活、增强人民健康素质,提供强劲的基本保障。
张甘霖委员:强化土壤环境监测,打好净土保卫战
这一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所长张甘霖在履职中发现,随着净土保卫战的稳步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的目标要求。
北京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基础研究领先行动
2023年,北京市实施基础研究领先行动,从多方面加强基础研究的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推动基础研究领先发展。在2024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代表委员们在肯定了近年来北京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效,并对基础研究领先行动的重要举措发表了观点、提出了建议。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议程: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审查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审查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
大会的主要议程是:
听取和审议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和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列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其他有关报告;
审议通过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政治决议、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关于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