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标题:Zeolit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ethylene, ethane, and ethyne
期刊: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作者:Binyu Wang, Qiang Li, Haoyang Zhang, Jia-Nan Zhang, Qinhe Pan, Wenfu Yan
发表时间:15 Sept 2024
DOI:10.1007/s11705-024-2459-4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乙烯(C2H4)作为合成塑料、聚酯、橡胶等大宗化学品的核心原料,其全球需求量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2.87亿吨。在工业生产中,乙烯产物常伴随乙烷(C2H6)、乙炔(C2H2)等杂质,需要提纯至99.95%以上才能满足下游工艺要求。目前主流的低温精馏技术虽然成熟但是能耗极高,因此开发低能耗的替代方案成为研究热点。沸石作为一类具有规则微孔结构的硅铝酸盐晶体,其可调的孔道尺寸与阳离子位点可通过物理吸附与化学相互作用实现分子识别,在C2烃分离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潜力。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闫文付教授等在《Frontiers of Chem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Zeolit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ethylene, ethane, and ethyne”(用于乙烯、乙烷和乙炔分离的沸石)的综述论文,系统梳理了沸石基吸附剂在C2H4/C2H6/C2H2分离中的研究进展,涵盖分离原理、材料设计、性能优化及工业应用前景,为低能耗分离技术开发提供了理论与实验依据。
沸石的分离性能源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其骨架由TO4(t = Si/Al)四面体构成周期性孔道(< 2 nm),孔内可交换阳离子(如Na+、Ca²+、Ag+),通过阳离子-π相互作用或π络合增强对不饱和烃的吸附亲和性。例如,C2H2(7.2×10-26esu·cm²)和C2H4(1.5×10-26 esu·cm²)的四极矩显著高于C2H6(0.65×10-26 esu·cm²),这使得前两者更易与阳离子结合形成稳定吸附。

图1 C2H6、C2H4和C2H2的结构。
在分离机制方面,研究重点分析了多种沸石的性能:13X沸石通过Na+与C2H4的阳离子-π作用实现优先吸附,其C2H4吸附热达37.5 kJ·mol-¹,显著高于C2H6的25 kJ·mol-¹;纯硅沸石ITQ-55则利用孔道柔性机制,在吸附C2H4时孔径从2.38 Å扩张至3.08 Å,从而实现了对C2H6的分子筛分。另一方面,Ag+或Cu+改性沸石(如AgA、Cu(I)Y)通过π络合进一步提升了选择性,例如AgA沸石中Ag+与C2H4能够形成稳定的π络合物,同时Ag2O纳米颗粒将孔径缩小至4.3 Å,通过空间位阻排斥C2H6(4.4 Å)。此外,Ca²+交换的LTA沸石(5A)在6元环位点形成高能吸附中心,其C2H4吸附容量达2.94 mmol·g-¹,且粒径优化可进一步提升选择性。

图2 ITQ-55沸石的结构描述。

图3 (左) A型沸石(LTA)的结构和(右)X型沸石(FAU)的结构。

图4 Ag改性LTA沸石的阳离子位置及位点定义示意图。
综上所述,沸石基吸附剂凭借高热稳定性、低成本及可调控的孔结构与化学位点,在C2烃分离中展现出优于金属有机框架(MOFs)等材料的工业应用潜力。目前研究已实现C2H4纯度 > 99.5%、C2H6纯度 > 99.99%的动态分离,但仍面临材料性能优化、成型工艺及规模化应用等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聚焦在阳离子位点精准调控、拓扑结构创新及工业级验证,以推动沸石吸附分离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引用信息
Binyu Wang, Qiang Li, Haoyang Zhang, Jia-Nan Zhang, Qinhe Pan, Wenfu Yan. Zeolites for the separation of ethylene, ethane, and ethyne. Front. Chem. Sci. Eng., 2024, 18(9): 108 https://doi.org/10.1007/s11705-024-2459-4
本文来自
Porous materials for catalysis and separation

扫描二维码 | 查看原文
原文链接:
https://journal.hep.com.cn/fcse/EN/10.1007/s11705-024-2459-4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