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拴锁等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发布时间:2025/8/12 9:38:48
选择字号:
研究发现控制水稻穗粒数和产量的新基因

 

近日,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后稷实验室研究员王拴锁团队在《生物技术通报(英文)》(aBIOTECH)发表了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筛选控制水稻穗粒数关键因子OsOTUB1的互作蛋白,鉴定到一个新的控制水稻穗粒数和产量的关键因子OsRGLG6。研究发现,OsRGLG6编码一个E3泛素连接酶,能够通过泛素化-蛋白酶体途径促进OsOTUB1的降解,从而调控水稻穗粒数和产量。

突变体osrglg6叶夹角变小、分蘖数增加、二级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减少。aBIOTECH供图

  ?

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超过一半的人口提供主食。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点。水稻产量是由分蘖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共同决定的复杂农艺性状,其中每穗粒数是最关键的产量决定因素,其数值直接反映植株的生产能力,显著影响最终产量。

目前,虽然已克隆出部分调控水稻穗粒数的关键基因,但其分子调控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发掘新的穗粒数调控基因并深入研究其功能,不仅有助于解析水稻产量的分子机制,还能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探究OsRGLG6是否参与调控水稻穗粒数和产量,作者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缺失功能的突变体osrglg6-1和osrglg6-2,其中osrglg6-2表现叶夹角变小、分蘖数增加、二级枝梗数和每穗粒数减少的表型,表明OsRGLG6正向调控水稻穗粒数。进一步研究证明,OsRGLG6通过调控OsOTUB1泛素化降解途径控制水稻穗粒数和产量。

该研究不仅揭示了一个调控水稻穗粒数和产量的新机制,更为高产水稻品种的选育提供了重要遗传资源。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后稷实验室研究生陈佳为第一作者,王拴锁和山西农业大学期刊中心王鹏飞为共同通讯作者。(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42994-025-00232-5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科大构建国际最大规模原子量子计算系统 巨型爱因斯坦环揭示宇宙最大黑洞之一
科学家“瞥见”恒星宜居带的系外行星 科学网2025年7月十佳博文榜单公布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