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型铁掺杂镍钴硫化物、硒化物及硫硒化物:高效稳定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 | MDPI Solids |
|
论文标题:Iron-Containing Nickel Cobalt Sulfides, Selenides, and Sulfoselenides as Active and Stable Electrocatalysts for th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in an Alkaline Solution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solids4030012
期刊名:Solids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solids
01 文章导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开发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变得尤为重要。绿色氢气作为一种替代能源,其生产过程中的水分解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析氧反应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OER) 作为水电解中的关键步骤之一,由于其缓慢的动力学过程,需要较高的电位才能进行。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虽然性能优异,但成本高昂、资源稀缺且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高性能、稳定且低成本的非贵金属基电催化剂成为研究热点。
来自德国杜塞尔多夫海因里希·海涅大学的Christoph Janiak教授及其团队在 Solids 期刊发表了文章,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反应 (温度≤160 ℃) 合成了铁掺杂镍钴硫化物、硒化物及硫硒化物,并将其作为电催化剂应用于碱性溶液中的析氧反应 (OER)。通过优化电子结构,其展现了低成本、高活性、高效稳定的电催化性能,该项研究对于电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析氧反应电催化剂
02 研究过程与结果
研究团队通过水热反应制备了镍钴碳酸盐氢氧化物前驱体,通过添加不同量的铁源,合成了铁掺杂的前驱体,再利用硫化钠和硒粉对前驱体进行硫化和硒化处理,制备出目标化合物。作者通过多种表征手段,如粉末X射线衍射 (P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等,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电化学测试中,研究团队采用三电极体系,以镍泡沫为工作电极,对合成的材料进行了线性扫描伏安法 (LSV) 测试,以评估其OER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铁的引入显著改变了材料的电子结构,提高了电荷转移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电催化性能。铁掺杂的镍钴硫化物、硒化物和硫硒化物在OER中表现出较低的过电位和优异的稳定性。特别是,铁掺杂的镍钴硫硒化物Fe0.5Ni1.0Co2.0(S0.57Se0.25O0.18)4在1 mol/L KOH溶液中仅需277 mV的过电位即可达到50 mA/cm−2的电流密度,这一性能甚至超过了商业化的RuO2电极 (299 mV)。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低的电荷转移电阻 (0.8 Ω) 和出色的稳定性,在20小时的长期稳定性测试中,过电位仅从277 mV增加到279 mV,同样优于RuO2电极 (300 mV增至375 mV)。

OER LSV极化曲线及50 mA cm−2下过电位
03 研究总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铁掺杂镍钴硫化物、硒化物和硫硒化物是一类高效、稳定且成本低廉的OER电催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材料不仅在性能上优于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材料的合成工艺,探索更多非贵金属基催化剂的设计策略,以推动可持续能源技术的发展。
Solids 期刊介绍
主编:Guido Kickelbick, Saarland University, Germany
期刊主题覆盖固态科学相关各方面,目前已被 ESCI (Web of Science), Scopus等数据库收录。
2024 Impact Factor
|
2.4
|
2024 CiteScore
|
4.5
|
Time to First Decision
|
22.6 Days
|
Acceptance to Publication
|
5.6 Days
|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