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oAR 时间、空间与建成环境要素下商业步行街的行人活力特征 |
|
论文标题:Pedestrian vit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considering temporal, spati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期刊: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作者:Haitao Lian , Xuan Li , Wenyu Zhou , Junhan Zhang, , Haozhe Li
发表时间:15 Jun 2025
DOI:10.1016/j.foar.2024.10.006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FoAR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联合主办的全英文学术期刊
建筑学 / 城乡规划 / 风景园林
本刊已被 A&HCI / EI / CSCD / Scopus / DOAJ / CSTPCD 收录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 英文领军期刊

01
论 文 题 目
Manuscript Title
Pedestrian vit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considering temporal, spatial, and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时间、空间与建成环境要素下商业步行街的行人活力特征
02
作 者
Authors
Haitao Lian (a), Xuan Li (a), Wenyu Zhou (a), Junhan Zhang(b)*, Haozhe Li (a)
(a)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06, China
(b) Stuart Weitzman School of Desig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PA 19104, United States
03
论 文 摘 要
Abstract
Trajectory data is commonly used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tud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of commercial streets and urban vitality.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in-depth research on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pedestrian mobility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crucial for the design and management of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and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By analyzing trajectory data from two similarly designed pedestrian commercial streets—Beijings Sanlitun Taikoo Li South and Chengdus Taikoo Li, the XGBoost model is utilized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bined 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terms of time,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exhibit the highest vitality on non-working day evenings. Spatially, the main streets show higher vitality than secondary streets.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factor to the results is quantified using the average Shapley values, with the most influent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being the intensity of anchor stores (4.44%), the number of seating areas (3.08%), and the green view index (2.09%). The combination of anchor store intensity and green view index has the most pronounced cross-temporal and cross-regional effect, while the interaction of anchor store intensity, green view index, and street width collectively enhances street vitality.
轨迹数据在环境行为研究中常被用于探究商业街建成环境与城市活力之间的关系。然而,对于商业步行街设计和管理至关重要的行人流动特征与建成环境因素的联合效应,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通过分析设计相似的两条步行商业街 —— 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南区和成都太古里的轨迹数据,本研究运用 XGBoost 模型对建成环境因素的联合影响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维度上,步行商业街在非工作日晚间的活力最高;在空间维度上,主街的活力高于次街。研究通过平均 Shapley 值量化了各因素对结果的贡献度,其中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为锚点店铺密度(4.44%)、休憩空间数量(3.08%)和绿色视野指数(2.09%)。锚点店铺密度与绿色视野指数的组合具有最显著的跨时间、跨区域效应,而锚点店铺密度、绿色视野指数与街道宽度三者的交互作用则共同提升了街道活力。
04
关 键 词
Keywords
Trajectory data / 轨迹数据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 步行商业街
Vitality characteristics / 活力特征
XGBoost / 极端梯度提升(机器学习领域模型)
Built environment feature / 建成环境特征
05
章 节 标 题
Sections Title
1. Introduction / 引言
2. Summary of background studies / 背景研究综述
2.1. Defi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vitality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 步行商业街活力的定义与测度
2.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tality and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 步行商业街活力与建成环境因素的关系
2.3. Research gaps and the signi?cance of our study / 研究缺口与本研究的意义
3. Data and methods / 数据与方法
3.1. Research framework / 研究框架
3.2. Field survey / 实地调研
3.2.1. Study site: Taikoo Li Sanlitun South and Taikoo Li Chengdu / 研究区域:三里屯太古里南区与成都太古里
3.2.2. Data processing procedure / 数据处理流程
3.2.3. Data validation / 数据验证
3.3. Data collection / 数据收集
3.3.1. Vitality data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 步行商业街活力数据
3.3.2.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data / 建成环境因素数据
3.4. Data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testing / 数据分析与统计检验
4. Results / 研究结果
4.1. Pedestrian movement vit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walkable commercial streets: 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spatial selection / 可步行商业街的行人活动活力特征:时间分布与空间选择
4.2. The most important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anchor store intensity / 步行商业街中最重要的建成环境因素:锚点店铺密度
4.3. The combined 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anchor store intensity and street green view index / 步行商业街建成环境因素的联合影响:锚点店铺密度与街道绿色视野指数
4.4.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of the combined impact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in pedestrianized commercial streets / 步行商业街建成环境因素联合影响的时空异质性
5. Discussion / 讨论
6. Conclusion / 结论
06
主 要 插 图
Illustrations

▲ 图一:整体研究方法流程图。©本文作者

▲ 图二:街道平均活力值。©本文作者

▲ 图三:非工作日夜间各街道测量单元的活力值。©本文作者

▲ 图四:街道各类建成环境要素的重要性。©本文作者

▲ 图五:工作日建成环境因素对步行商业街的交互效应汇总。©本文作者
07
作 者 介 绍
Authors’ Information

连海涛
副教授 / 硕导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大数据环境行为学研究,基于算法的数字建筑生成设计研究

李烜
硕士在读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大数据环境行为学研究

周文宇
硕士在读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大数据环境行为学研究

张珺涵*
硕士
宾夕法尼亚大学魏茨曼设计学院,美国
研究方向:大数据环境行为学研究,生态建筑与数字建造

李浩哲
硕士在读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研究方向:大数据环境行为学研究
08
原 文 阅 读
Download Link

长按上方二维码|浏览本期精彩论文
▼ 点击下方词条 | 往期精彩不容错过
#期刊快讯#系列
1/ 主编王建国院士团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 JCR最新|FoAR 2023年度影响因子3.1,两项评价指标均位列WoS核心合集建筑类第一
3/ 最新|FoAR 2023 CiteScore 指数上升为6.2
4/ 最新|FoAR 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
5/ 最新|FoAR 再次入选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6/ 最新|FoAR 荣获科爱十大优秀期刊奖
7/ 最新|FoAR进入2023年中国科学院分区表一区
8/ 最新|FoAR 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英文领军期刊
9/ 最新|FoAR 2025中国科学院分区表大类小类保持一区
10/ 最新|FoAR 进入 EI 工程索引数据库
#年度报告#系列
1/ FoAR|2021年度报告
2/ FoAR|2022年度报告
3/ FoAR|2023年度报告
4/ FoAR|2024年度报告
#新刊上线#系列
2025年第一期
2025年第二期
2025年第三期
#FoAR投稿指南#系列
1/ 投稿流程
2/ Guide for Author中文版
3/ 审稿流程及发表流程
4/ 如何提交修改稿
5/ 录用文章出版流程
#期刊知识科普#系列
1/ SCI之父尤金·加菲尔德的传奇人生
2/ 国际核心期刊数据库大解析
3/ 手把手教你如何使用最强工具Web of Science
4/ 如何发现一本好期刊
5/ 国内核心期刊有哪些
6/ 版面费与期刊影响力
#精彩文章#系列精选
01/ 城市设计实践发展的多元维度——基于UAL的案例研究
02/ 从智慧城市到共情城市
03/ 传统阿拉伯伊斯兰城市居住区形态学:以传统城市大马士革为例
04/ 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的意大利视角
05/ 生物与建筑:将科学知识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六家法国建筑事务所项目案例研究
06/ 颇具争议的渐进式改造:Elemental建筑事务所金塔蒙罗伊公屋居住区项目的15年
07/ 联合眼动实验和SD法的传统商业街区视觉效果感知评价
08/ 历史的层次:古城堡遗迹中的新建筑改造
09/ 通过空间句法检验帕拉第奥别墅平面中的控制性、中心性和灵活性
10/ 自1931年柯布西耶的Salubra色卡问世后其建筑色彩的偏好:一种跨文化的分析
11/ 建筑师身份的描绘:1920年代末的中国美术建筑师——刘既漂
12/ 探索暴露于风影响下织物的表达与功能
13/ 绿色屋顶能否在地中海气候条件下显著节约能源?基于不同案例的批判性评估
14/ 芬兰近期落成的原木建筑的建构及建筑品质:相关建筑师的解读
15/ 新加坡高校教室光环境品质研究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