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iversity:2024年上半年封面文章合集 | MDPI编辑荐读 |
|
期刊名:Diversity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diversity
本期编辑荐读为您精选Diversity期刊2024年上半年6篇月度封面文章,内容涵盖兰科植物的染色体研究、小蓝金刚鹦鹉的重引入、利古里亚海水变暖研究、雷萨瓦洞穴地下陆生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南非地区非本土宠物鸟类丢失现状以及印澳群岛板鳃类化石记录等多个领域,希望能为相关领域学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欢迎阅读。
(1)
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Orchidinae Subtribe (Orchidaceae) Species with 40,42-Chromosomes in the Mediterranean Region
地中海地区兰亚族(兰科)物种40,42染色体的研究进展
Alessio Turco et al.
https://www.mdpi.com/1424-2818/16/1/41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通过C分带和荧光染色技术,揭示了40,42-染色体兰属植物中异染色质和重复DNA序列的分布差异,为理解兰科植物的多样性机制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2) 本研究首次聚焦多倍体物种Neotinea commutata的细胞学组成,结合核型分析提出其起源假说。
(3) 本研究扩展了对Dactylorhiza和Gymnadenia属的细胞遗传学认知,强调不同属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能驱动了兰科的适应与物种形成,为探讨兰科物种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及表观遗传作用提供了新视角。
(2)
Reintroduction of the Extinct-in-the-Wild Spix’s Macaw (Cyanopsitta spixii) in the Caatinga Forest Domain of Brazil
已在野外灭绝的小蓝金刚鹦鹉(Cyanopsitta spixii)在巴西卡廷加森林的重新引入
Cromwell Purchase et al.
https://www.mdpi.com/1424-2818/16/2/80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开创性采用将同域分布的近缘物种(蓝翅金刚鹦鹉)作为"导师物种",与目标物种(小蓝金刚鹦鹉)混合释放,为缺乏野生同种的再引入项目提供了新方法学范式。
(2) 本研究结合无线电遥测与系统化行为观察,建立释放个体的空间利用-社会行为-繁殖尝试多维度评估框架。
(3) 本研究构建了公民科学参与机制,将传统生态监测与当地知识相结合,是一种让当地社区参与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并可能为该地区创造新就业机会的方式。
(3)
The Changing Biogeography of the Ligurian Sea: Seawater Warming and Further Records of Southern Species
利古里亚海生物地理学的变化:海水变暖和南部物种的进一步记录
Annalisa Azzola et al.
https://www.mdpi.com/1424-2818/16/3/159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将利古里亚海长达75年(1948-2023)的高分辨率海表温度(SST)时间序列与系统性嗜热鱼类新记录相结合,突破了传统单一学科分析的局限,为理解气候驱动的生物地理变迁提供了多维证据链。
(2) 本研究系统验证了利古里亚海“热带化”的双重表现:水温持续上升与南方物种定居。嗜热鱼类的迁入与快速增温期显著同步,为地中海温带海域的群落结构转型提供了实证。
(3) 本研究针对利古里亚海这一典型低温海域,研究挑战了基于冷相位(20世纪中期)的传统生物区系认知,开创性提出“气候临界点后生物地理再定义”方法论,为全球温带海域的生态转型研究树立新标准。
(4)
The Diversity of Subterranean Terrestrial Arthropods in Resava Cave (Eastern Serbia)
雷萨瓦洞穴(塞尔维亚东部)地下陆生节肢动物的多样性
Nikola Vesovi? et al.
https://www.mdpi.com/1424-2818/16/4/234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结合为期三年的实地调查与文献数据,对塞尔维亚东部受保护的雷萨瓦洞穴(Resava Cave)进行了全面的生物多样性评估,共记录到107种节肢动物,涵盖四大类群(昆虫纲、螯肢亚门、多足亚门和甲壳亚门),填补了该洞穴生态研究的空白。
(2) 本研究详细描述了不同物种的微生境分布及洞穴内的空间格局,为理解石灰岩洞穴生态系统的物种适应机制提供了关键数据。
(3) 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巴尔干地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也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管理及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5)
Evaluating the Status of Lost, Found and Sighted Non-Native Pet Bird Species in South Africa
评估南非丢失、发现及观察到的非本土宠物鸟种现状
Tinyiko C. Shivambu et al.
https://www.mdpi.com/1424-2818/16/5/283

文章亮点:
(1) 本研究通过整合3个网站和13个Facebook页面的1467份报告,首次对南非77种非本土宠物鸟的丢失、发现和观测记录进行量化分析,揭示番鹦鹉科(Psittacidae)、鹦鹉科(Psittaculidae)和凤头鹦鹉科(Cacatuidae)为最易丢失的三大类群。
(2) 本研究发现丢失事件与宠物店数量、人口规模、鸟类体型和温顺程度呈正相关,且2019年后流失案例激增,雄性个体更易丢失。
(3) 本研究创新性利用网络公开数据(如宠物主人发布的丢失/发现信息)作为被动监测工具,证实了社交媒体在追踪潜在入侵物种方面的有效性,为低成本监测外来宠物贸易生态风险提供了可推广的方法论。
(6)
The Elasmobranch Fossil Record of the Indo-Australian Archipelago since the Miocene: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New Discoveries from Northern Borneo
印度-澳大利亚群岛中新世以来的板鳃类化石记录:文献回顾和北婆罗洲的新发现
László Kocsis
https://www.mdpi.com/1424-2818/16/6/323

文章亮点:
(1) 本文首次系统报道了北婆罗洲(文莱)多个新化石点的晚中新世板鳃类(鲨鱼和鳐鱼)化石,其中8个属种为印澳群岛化石记录中的新发现,显著拓展了该地区古鱼类多样性的认知边界。
(2) 本文基于安布格山化石点及新发现遗址的化石材料,结合荷兰自然生物多样性中心馆藏的早期探险标本,构建了目前印澳群岛已知多样性最高的浅水板鳃类化石群落。
(3) 本文通过重新评估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的历史文献(如爪哇、马都拉岛化石记录),并运用现代分类学标准对分散标本进行厘定,发现了以往未报道的特殊类群(如铠鲨),为印澳群岛古鱼类研究提供了新的年代与地理参照基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