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揭示真菌光形态建成与致病力调控新机制 Engineering |
|
论文标题:A Novel Light-Responsive Gene BcCfaS Regulates the Photomorphogenesis and Virulence of Botrytis cinerea via Lipid Metabolism
期刊:Engineering
DOI:https://doi.org/10.1016/j.eng.2023.08.015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文章速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教授团队在《Engineering》发表了题为“A Novel Light-Responsive Gene BcCfaS Regulates the Photomorphogenesis and Virulence of Botrytis cinerea via Lipid Metabolism”的研究论文,李广锦、张占全为共同第一作者。
光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因子,不仅是能量来源,也是一种信号分子。真菌能通过光获取时间和空间信息,进而控制重要的生理和形态应答。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植物病原真菌,能利用光响应来优化致病能力,通过平衡产孢量和菌核发育,实现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和生存。然而,关于 B. cinerea 光信号转导组分及调控机制至今尚不清楚。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从 B.cinerea 中鉴定到一个光信号转导途径的新组分 BcCfaS,该基因编码一个环丙烷脂肪酰基磷脂合成酶。BcCfaS 在转录水平上受光的显著诱导,并在光形态建成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BcCfaS 缺失可导致营养生长缓慢,菌落形态改变,产核减少和产孢增加,其变化与光照条件密切相关。此外,该突变体在逆境应答和对寄主的致病力方面表现出严重缺陷。

图1. B. cinerea光响应基因BcCfaS的鉴定。
基于脂质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人员鉴定到了许多未知的且受 BcCfaS 调控的脂质,包括一些磷脂和脂肪酸。研究表明,BcCfaS 通过正调控茉莉酸甲酯合成,在转录水平激活光信号组分基因表达,从而控制产孢和菌核发育,这些研究结果为深入认知真菌光形态建成的物质代谢基础提供了新证据。研究人员认为 BcCfaS 是整合光信号和脂质代谢的关键节点,揭示了真菌通过调节发育模式来应对光环境变化的协同机制。这些新发现为创制真菌病害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靶点。
论文题目
A Novel Light-Responsive Gene BcCfaS Regulates the Photomorphogenesis and Virulence of Botrytis cinerea via Lipid Metabolism
光响应基因 BcCfaS通过脂质代谢调控灰葡萄孢菌的光形态建成及致病力
作者
李广锦#, 张占全#, 陈勇, 陈彤, 李博强, 田世平*
开放获取论文
https://doi.org/10.1016/j.eng.2023.08.015
更多内容
福州大学汪少芸团队:微生物源性抗菌肽在可持续农业中的生物前景
清华大学科研团队驯化高效菌群助力氯霉素污染治理
农科院团队:植物工厂快速育种缩短水稻世代时间提高代谢多样性
Engineering最新影响因子11.6
Engineering征稿启事:人工智能赋能工程科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