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 发布时间:2025/4/30 9:49:30
选择字号:
论文解读  开源社区模式运行虚拟教研室的实践与经验

文章标题:Operating a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s an Open-Source Community: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作者:Xiaoyong Du, Jing Wang, Jinchuan Chen, Wei Lu, Hong Chen

期刊: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

doi: 10.1007/s44366-024-0037-4

日期:25 Dec 2024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教研室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难以满足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突破地域、学科和机构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然而,虚拟教研室的运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激励参与者、维持其参与度,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研究论文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杜小勇教授等在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数字教育前沿(英文)》)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Operating a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s an Open-Source Community: Practice and Experience的文章,以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建设过程、运营机制和取得的成果。

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借鉴开源社区的模式,秉持 “开放、奉献、竞争、有序” 的核心原则,构建了激励机制,以激发参与者热情。其搭建了由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正式成员和观察员组成的多层次组织架构;通过工作小组机制,保持组织活力,其中两个工作小组专门服务西部高校,提升西部教师教研能力;借助提案、讨论、实施和成果上传等流程,高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图 1 开源虚拟教研室的组织机制

图 2 开源虚拟教研室工作组运行机制

在建设过程中,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重视分层教学指导,依据不同层次高校的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制定差异化的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并组织分层备课活动。此外,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还构建了涵盖数据库系统基础、设计与开发、原理、内核实现技术和创新技术等五个模块、75 个知识点的知识图谱。

教材与教学计划是建设重点。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出版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从基本原理到系统构建》两本教材,开展课程内容调查,组织教学计划竞赛,并建立优秀教学计划库。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还开发了 RucBase 数据库原型系统框架,设计了四个主要实验项目,助力学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

学科竞赛是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组织计算机系统开发能力竞赛的数据库赛道,参与 “挑战杯” 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鲲鹏组命题工作,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

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年轻教师斩获国家级一流课程、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奖项,出版新教材。目前已吸引全国 28 个省市自治区的 180 个成员单位、312 名成员,定期举办年会增强凝聚力,已开展了 340 多次线上线下教学研究活动,开发了课程知识图谱、案例库等教学资源,并举办了多场教学研讨会。

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的实践证明,借鉴开源社区模式能有效推动自身建设发展。未来,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将持续关注创新教研模式、强化教学研究、共建优质教育资源等工作,助力提升高等教育数据库教学标准,为培养更多优秀数据库人才贡献力量。

文章信息

Xiaoyong Du, Jing Wang, Jinchuan Chen, Wei Lu, Hong Chen. Operating a Virtual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as an Open-Source Community: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Frontiers of Digital Education, 2024, 1(4): 331–340 https://doi.org/10.1007/s44366-024-0037-4

识别二维码,免费获取原文

作者信息

杜小勇,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明理书院院长。长期从事数据库教学、科研和系统开发工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积极探索数据库教学改革,主讲的课程入选了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和首批国家级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牵头负责教育部“101计划”数据库课程建设,以及教育部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编著了“101 计划”计算机领域核心教材《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实现》、《数据库系统概论(第 6 版)》、《大数据管理》等。曾获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入选高校计算机专业优秀教师奖励计划。

王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体系结构、智能芯片设计、软硬件协同设计和高能效计算。研究成果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A类顶级期刊TC、TPDS、TCAD和A类会议HPCA上发表。主持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防973子课题、863计划子课题和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在线课程1门,出版教材1部,主持和参与北京市、教育部教改课题5项,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促进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项、首都前沿学术成果奖、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教学比赛二等奖等。

陈晋川,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教授,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曾获国家级教育成果奖二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教育部101计划数据库课程建设,以及教育部数据库课程虚拟教研室工作。主要讲授课程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论》和《数据结构》。在VLDB、ICDE、VLDBJ等数据库领域国际会议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曾获ICWS2023最佳论文、FCS Outstanding Paper Award。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重点研发、核高基、973等重大项目。

卢卫,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特聘教授,博导,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执行委员,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系统能力大赛数据库赛道技术负责人。近年来主要从事数据库基础理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治理等相关领域研究,在SIGMOD、VLDB、VLDB J等国际知名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北京市重大专项课题等多个国家级或省部级项目。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深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首届华为云难题“火花奖”、微软亚洲研究院青年教师铸星计划、中国计算机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指导学生多次入选“腾讯犀牛鸟精英人才培养计划”,多次获得NDBC萨师煊优秀学生论文奖。

陈红,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信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持和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核高基”重大专项课题、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数据库方面的著译作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

推荐阅读

《数字教育前沿(英文)》创刊一周年!

FDE | 2024年度工作回顾

论文解读 | 使用 SVM 进行个性化学习能力分类,以增强系统建模和仿真课程的教育

论文解读 | 线上对话式教学:培养学生全球意识

论文解读 | 基于新质生产力知识图谱的数字图形学课程方法与实践

论文解读 | 跨域共建虚拟教研室,打造协同教研新形态

期刊介绍

期刊特点

1. 国际化投审稿平台Editorial Manager方便快捷。

2. 严格的同行评议(Peer Review)。

3. 免费语言润色,有力保障出版质量。

4. 不收取作者任何费用。

5. 不限文章长度。

6. 审稿周期:第一轮平均30天,投稿到录用平均60天。

7. 在线优先出版(Online First)。

8. 通过Springer Link平台面向全球推广。

在线浏览

https://journal.hep.com.cn/fde

(中国大陆免费下载)

https://link.springer.com/journal/44366

在线投稿

https://www.editorialmanager.com/fode/

邮发代号

80-164

联系我们

fde@hep.com.cn10-58582344, 10-58581581

《前沿》系列英文学术期刊

由教育部主管、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的《前沿》(Frontiers)系列英文学术期刊,于2006年正式创刊,以网络版和印刷版向全球发行。系列期刊包括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工程技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四个主题,是我国覆盖学科最广泛的英文学术期刊群,其中12种被SCI收录,其他也被A&HCI、Ei、MEDLINE或相应学科国际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系列期刊采用在线优先出版方式,保证文章以最快速度发表。

中国学术前沿期刊网

http://journal.hep.com.cn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者为蔷薇属物种演化机制提供了新见解 科学家在AI模型中内置“防火墙”
探秘繁殖密码:铺就葡萄育种“黄金路线” 地球“极客”勇探火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