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Vision 发布时间:2025/11/27 14:39:37
选择字号:
眼动追踪揭示ADHD儿童注意力控制的新证据 |MDPI Vision

论文标题:Gaze Dispersion During a Sustained-Fixation Task as a Proxy of Visual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DHD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3390/vision9030076

期刊名:Vision

期刊主页:https://www.mdpi.com/journal/vision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核心特征包括注意力维持困难、冲动控制障碍及活动过度。据流行病学研究,约有5-10%的学龄儿童受到ADHD影响。尽管临床诊断主要依据行为表现与量表评估,但缺乏客观、可量化的注意力指标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难点。

近期,法国巴黎Robert Debré医院儿童精神科的研究团队在Vision期刊发表了题为 “Gaze Dispersion During a Sustained-Fixation Task as a Proxy of Visual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DHD”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通过眼动追踪技术(eye-tracking)探讨了ADHD儿童在持续注视任务中的凝视特征,为注意力功能的客观化测量提供了新的证据。

研究设计与方法

研究纳入了22名确诊为ADHD的儿童(7–12岁)以及24名正常发育儿童作为对照。所有受试者均完成了一项持续注视任务:在无外界干扰的条件下,要求他们在屏幕上注视固定目标点若干秒。

研究者采用双变量椭圆面积(Bivariate Contour Ellipse Area, BCEA)来量化凝视稳定性。该指标反映了注视点的空间分布范围:

•BCEA值越大,代表注视散布范围越广,凝视不稳定;

•BCEA值越小,表明注视更集中、控制更精确。

主要结果

结果显示,ADHD儿童的BCEA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提示他们在无任务干扰下仍表现出较高的凝视漂移与注视不稳定性。

研究者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目光漂移”的特征与注意力持续性缺陷及抑制控制障碍密切相关。ADHD儿童可能在前额叶、上丘、基底节等与视觉注视调控相关的神经环路中存在功能连接异常,从而导致难以维持稳定的注视行为。

这一发现支持了“眼动行为可作为ADHD注意控制功能的客观生理标志(biomarker)”的假设。

理论意义与应用前景

从神经认知角度来看,注视稳定性反映了大脑对感知输入与运动输出的整合能力。ADHD儿童在持续注视任务中表现出的不稳定,可能源于执行控制系统对视觉输入的调节不足。

与传统的问卷和行为评估相比,眼动追踪具有以下优势:

1.客观性强 —— 直接基于生理数据,不受主观报告偏差影响;

2.可重复性高 —— 同一任务可在不同时间或干预阶段重复实施;

3.儿童依从性好 —— 仅需注视屏幕,适合语言或认知能力有限的受试者。

研究团队指出,未来可将BCEA等眼动参数用于:

•ADHD早期筛查与风险评估;

•药物或认知训练疗效的客观监测;

•结合脑成像研究,进一步揭示ADHD的神经机制。

结语

该研究首次系统性地验证了持续注视任务中凝视散布度与ADHD注意功能之间的定量关联,为建立基于生理指标的ADHD评估体系提供了实验基础。

随着眼动追踪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在儿童神经发育障碍中的应用前景值得期待。未来,基于客观生理信号的多模态评估体系有望补充现有诊断方式,为ADHD的个体化诊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借乙烯调控棉纤维又长又强,有希望了 拯救微生物可能是史上最重要的保护行动
研究发现最暗弱双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 神舟二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