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赖洪飞等 来源:《海洋和石油地质》 发布时间:2024/6/1 14:05:33
选择字号: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研人员在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气源成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们发现深部热成因烃源能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提供气体。相关成果发表于《海洋和石油地质》(Marine and Petroleum Geology)。

充足的气源供给是天然气水合物富集成藏的关键要素,在前期基于地质-地球物理特征的相关研究中,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水合物成藏气体主要来自深部热解气源。然而,以往研究并未在水合物藏中发现典型的深部来源热解成因烃类,导致深部热解成因气源对南海北部水合物富集成藏的重要性一直存在争议。

科研人员对2019年GMGS6航次在琼东南海域钻遇的砂质水合物储层样品进行了微生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砂质水合物储层中的气体以热解成因甲烷为主(-55‰<δ13C-C1<-31.3‰),热解气占比57.1?70.5%。同时,科研人员在砂质水合物储层可溶有机抽提物中发现了典型的深部成熟烃源岩来源的生物标志物(正构烷烃、三环萜烷、藿烷和甾烷系列),以及指示深度微生物降解作用的复杂混合物和高丰度25-降藿烷系列生标化合物。

上述发现均证实了深部热解成因烃源灶为砂质水合物藏供源,且表明了水合物储层中的热解烃类遭受了深度的微生物降解。另外,数据显示水合物储层中的微生物以烃类降解细菌和产甲烷古菌为主,指示了热解烃类微生物降解产甲烷过程的存在,并再次佐证了前期研究提出的次生型微生物甲烷水合物气源成因机制。

科研人员还发现水合物储层中热解成因烃类的分子地球化学指纹极容易受黏土含量(黏土可吸附原位未成熟有机质,掩盖热解烃的生标分布特征)、微生物降解(可将热解烃类转化为次生型微生物气)的影响。研究认为,黏土含量和微生物降解等因素可导致深部热解成因气源对水合物成藏的贡献被低估。

该研究认识为揭示和评价南海北部乃至全球海域水合物热解成因气源潜力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鉴。(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marpetgeo.2024.106871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