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Engineering 发布时间:2024/10/17 11:55:58
选择字号:
侯立安院士团队:可生物降解塑料取代传统塑料助力碳减排 Engineering

论文标题: Replacing Traditional Plastics with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期刊:Engineering

作者:Guanyi Chen, Jianyuan Li, Yunan Sun, Zhi Wang, Gary A. Leeke, Christian Moretti, Zhanjun Cheng, Yuan Wang, Ning Li, Lan Mu, Jinyu Li, Junyu Tao, Beibei Yan, Li´an Hou

发表时间: January 2024

DOI:https://doi.org/10.1016/j.eng.2023.10.002

微信链接:点击此处阅读微信文章

天津大学侯立安院士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24年1月刊发表了题为“Replacing Traditional Plastics with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可生物降解塑料取代传统塑料——对碳排放的影响)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传统塑料产品和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BPPs)的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了评估,为可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随着全球塑料生产的持续增长,塑料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尤其是其碳排放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纷纷关注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希望以此替代传统塑料。然而,此前尚未有研究对可生物降解塑料与传统塑料产品的碳排放进行系统比较。

侯立安院士团队的研究以中国为案例,评估了传统和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在四个阶段的碳排放,并考虑了传统方法、化学回收、工业堆肥和厌氧消化四种废弃可生物降解塑料(WBPPs)的处置情景。

图. 可生物降解塑料产品(BPPs)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a - c)(a)1000 个一次性 PBAT - LA 塑料袋的碳排放;(b)1000 个一次性 PLA 塑料餐盒的碳排放;以及(c)1000 个一次性 PLA 塑料杯的碳排放。在此,标签 T4 - S1、T4 - S2、T4 - S3 和 T4 - S4 表示 T4 阶段分别使用 S1、S2、S3 或 S4 方案。

研究结果显示,1000个传统塑料产品(如塑料袋、午餐盒、杯子等)的碳排放量为52.09 - 150.36千克二氧化碳当量(kg CO?eq),其中塑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占比50.71% - 50.77%。而1000个类似的BPPs的碳排放量最高为21.06 - 56.86 kg CO?eq,比传统塑料产品低约13.53% - 62.19%。差异主要体现在塑料生产和废物处置阶段,BPPs在原材料获取阶段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显示出显著的碳减排潜力。

在废物处置方面,堆肥和厌氧消化被认为是WBPPs更优的处置方法。然而,目前可生物降解塑料的高成本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研究指出,在中国,如果使用BPPs代替传统塑料产品,如塑料袋、餐盒或吸管等,每年将有望减少1.03×10? - 1.10×10?kg CO?eq的碳排放。

该项研究对可生物降解塑料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需要进一步发展更经济的可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技术和废物处置方法,以促进其推广和应用,助力实现碳减排目标。该研究成果为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推动可生物降解塑料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为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文章信息:

Replacing Traditional Plastics with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生物降解塑料替代传统塑料——对碳排放的影响

作者:

陈冠益, 李建园, 孙昱楠, 王智, Gary A. Leeke, Christian Moretti, 程占军, 王媛, 李宁, 穆兰, 李金禹, 陶俊宇, 颜蓓蓓, 侯立安

引用:

Guanyi Chen,Jianyuan Li,Yunan Sun,Zhi Wang,Gary A. Leeke,Christian Moretti,Zhanjun Cheng,Yuan Wang,Ning Li,Lan Mu,Jinyu Li,Junyu Tao,Beibei Yan,Li´an Hou.Replacing Traditional Plastics with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J]. Engineering, 2024,32(1):152–162.

Open access

开放获取全文

https://doi.org/10.1016/j.eng.2023.10.002

推荐阅读

Engineering 2024年6月刊目录 | 新污染物治理科学与技术专题

多模态机器学习策略控制城市污水处理厂低碳智能曝气

周孝信院士团队:我国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需求探讨

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张伯礼院士团队:创制人工熊胆——在医药需求和动物福利之间实现平衡的创新路径

段宝岩院士团队成功研发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演示验证系统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