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曦等 来源:《微生物光谱》 发布时间:2023/5/12 14:46:29
选择字号:
深海冷泉甲烷碳循环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在深海冷泉甲烷碳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以《金属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是冷泉沉积物中重要的甲烷碳汇》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会Microbiology Spectrum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肖曦,共同通讯作者为梁前勇和董西洋,合作者包括罗敏、章楚雯、张亭亭、尹修然、吴学敏、赵静、陶军、陈宗恒。

金属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Metal-AOM)是海洋沉积物中甲烷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目前通过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证据、微生物富集培养实验等表明冷泉区可能发生了Metal-AOM过程。

然而,已有的原位冷泉系统监测结果仍难以从微生物的角度确证甲烷厌氧氧化与铁锰还原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也难以进一步分析介导Metal-AOM过程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和互作机制。这就导致Metal-AOM对甲烷碳汇的贡献,尤其是锰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过程对控制现代海洋甲烷释放的重要作用被大大低估,限制了我们对海洋温室气体甲烷排放机制的进一步认识。

针对这一科学难题,研究人员通过将地球化学、数值建模与微生物扩增子、宏基因组、宏转录组测序相结合,对南海“海马”冷泉区沉积物柱开展了跨学科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甲烷、硫酸盐、溶解态铁/锰离子浓度,溶解态无机碳及其碳稳定同位素等孔隙水地球化学参数,以及沉积物高活性铁组分含量等数据,证明该冷泉沉积物中硫酸盐-甲烷转换带以下的产甲烷带发生了甲烷厌氧氧化和铁锰还原作用。

基于RNA和DNA的扩增子测序手段,在硫酸盐消耗殆尽的产甲烷带发现了大量活跃的甲烷厌氧氧化古菌(ANME)。宏基因组和宏转录组数据表明,不同的ANME可能独自或者通过与ETH-SRB1类群合作,在产甲烷带积极介导甲烷厌氧氧化和金属还原的耦合作用。数值建模结果显示,通过铁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和锰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过程消耗甲烷的通量均为0.3 μmol cm-2a-1,金属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至少贡献了冷泉沉积物中甲烷总消耗量的3%。虽然该速率远低于硫酸盐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作用,但考虑到全球陆坡有数万个活跃的冷泉系统,Metal-AOM对于高通量渗漏的冷泉区甲烷碳汇的贡献不容小觑。

该成果创新性提出锰驱动的甲烷厌氧氧化过程很有可能是现代海洋甲烷的一个重要但以往被忽视的汇,而大陆架中大量埋藏的高活性铁锰氧化物作为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电子受体赋存于沉积物的产甲烷带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对深入理解深海极端环境下甲烷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科学评估甲烷渗漏的生态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8/spectrum.05337-22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听导师的话,毕业论文答辩这样准备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