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孔明等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发布时间:2022/7/14 10:29:14
选择字号:
科学家提出我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推广策略

 

提高大豆生产水平和增加自给能力,是中国农业生产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由于中国耕地资源不足的限制,科技创新是提升大豆生产能力的唯一出路。

近日,《生物技术通报》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吴孔明院士团队关于有效推进我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的综述性文章《中国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策略》。该文章全面系统地归纳了当前全球转基因大豆的研发历史以及商业化种植情况,详细阐述了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对农民增收、农业绿色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大豆产业化推广策略。

至2021年10月,全球共有40个转基因大豆转化事件获得商业化种植许可。转基因大豆产品开发,已从转单个耐草甘膦基因第一代产品发展到转多基因、叠加了2-3个目标性状的第三代产品。2008年启动的“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推动了中国转基因大豆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研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产业化应用前景的耐除草剂、抗虫和品质改良大豆新品系。

然而,转基因大豆的产业化是涉及科技创新、农业生产、科学普及和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多措并举、综合推进。基于此,吴孔明提出,推动中国转基因大豆产业化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在产品应用时间上,按照单一耐草甘膦除草剂、多个基因耐草甘膦和草铵膦等多种除草剂,以及耐除草剂与抗虫等复合性状等产品,依次推进相关种子的产业化。在产品区域布局上,按照靶标杂草和害虫的地理分布特点顶层设计各种耐除草剂和抗虫大豆产品的种植区域。在生物安全管理上,研发应用抗性杂草和害虫种群监测与治理技术,延长转基因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要加强野生大豆资源的保护工作,降低转基因大豆基因漂移对野生大豆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研究提出,转基因大豆科技创新自立自强任重道远。要构建一流的大豆生物育种技术体系,必须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一体化,解决长期存在的基础理论发现、高新技术突破、传统育种技术集成创新和商业化应用工作的碎片化与孤岛化问题。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转基因重大专项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 李晨)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2-066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中国天眼揭秘宇宙“随机烟花”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