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颀等 来源:《欧洲放射学》 发布时间:2022/2/25 18:19:19
选择字号:
超声腔内造影技术可诊断先天性巨结肠

 

微信图片_20220225094047.jpg

医生正在为患儿进行超声检查 (首都儿科研究所供图)

近日,首都儿科研究所普通(新生儿)外科副主任医师李颀,超声科主治医师马亚、主任医师王峥嵘联手合作,在国内率先将超声腔内造影技术应于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初步诊断。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European radiology

先天性巨结肠是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1/5000。病因是由于远端肠管黏膜下和肌间神经丛神经节细胞缺失,导致肠管痉挛梗阻,从而引起腹胀、便秘等症状。

“一旦诊断明确,即可采用手术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甚至引起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李颀向记者介绍了最近一个案例:患儿6个月,因长期腹胀便秘在当地就医,医生建议做钡剂灌肠造影,以排除先天性巨结肠,但患儿家长因对钡餐检查的痛苦和造影辐射损伤有顾虑,并未同意。

随后,患儿家长经多方打听,得知首都儿科研究所可以通过超声腔内造影技术明确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随后,他们赴京求医。

“孩子便秘时间比较长,而且很顽固,确实有必要进一步评估是不是先天性巨结肠。”李颀向家长解释说,超声腔内造影技术不使用造影剂,而是用生理盐水充盈结肠肠腔,不仅避免了造影剂排出延迟造成的钡剂潴留,而且克服了传统超声因肠气干扰造成的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的不足。

据悉,这一检查技术不仅可以评估结肠炎性、息肉、肿瘤等病变以及先天性巨结肠的初步诊断,并且检查之前不需要禁食禁水、镇静,没有辐射损伤,无明显不良反应。

经过20分钟检查,患儿被诊断为先天性巨结肠。随后,经过直肠活检后,患儿顺利接受了根治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李颀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先天性巨结肠与功能性便秘的症状相似,临床上需要完善检查以明确诊断。(来源:中国科学报 张思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07/s00330-021-08287-w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