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云等 来源:《国际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期刊》 发布时间:2011-6-7 14:11:24
选择字号:
胃癌分子病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区,每年新发现约40万胃癌患者,占世界胃癌发病人数的40%左右。我国胃癌死亡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8倍,是当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生活中情绪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喜好熏烤、高盐、辛辣食物及酗酒,都会破坏和损伤胃粘膜,造成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导致胃癌发生的高风险。蛋白酶激活受体4(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4, PAR4)广泛表达于胃粘膜中,其在胃粘膜保护和损伤修复、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是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生物毒素与人类疾病课题组在张云研究员带领下,该课题组张勇和余国宇博士等在揭示蛋白酶激活受体可作为胃粘膜损伤修复三叶因子的细胞膜受体基础上(Cell Mol Life Sci. 2011 Apr 3),进一步与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合作,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临床病理学研究技术发现该粘膜损伤修复的“中介”(PAR4受体)在胃癌病人中显著性下降,其缺失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相关;PAR4受体基因启动区超甲基化是引起该受体表达缺失的主要原因,揭示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在胃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已在线发表于《国际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上述结果为深入解析人胃粘膜保护、损伤修复和胃癌发生的生理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线索,也为临床胃癌病理进程及预后检测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该研究受到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重要方向项目的资助。(来源: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