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颖彦等 来源:《致癌基因》 发布时间:2011-6-7 10:52:54
选择字号:
研究解析IRX1基因抑癌作用机制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瑞金医院外科胃癌研究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IRX1 influences peritoneal spreading and metastasis via inhibiting BDKRB2-dependent neovascularization on gastric cancer”的文章,通过大量的体外研究与动物实验,解析了IRX1基因抑癌基因的新作用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癌症研究领域权威刊物《致癌基因》(Oncogene)上。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上海瑞金医院外科胃癌研究组硕士研究生蒋金玲,其指导老师是上海瑞金医院于颖彦、朱正纲和刘炳亚等,其中于颖彦教授早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2001年7月调入瑞金医院,担任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病理研究室主任,从事消化系统的肿瘤病理学以及器官移植病理学研究。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之首。在卫生部组织的1990至1992年全国第二次死因调查中,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占到所有因癌症死亡人数的23.2%。据北京肿瘤研究所统计,北京市的胃癌发病率为18.995/10万,而且呈现出居高不下的态势。
 
在这篇文章中,研究人员获得了胃癌的一种抑癌基因作用新机制,他们通过大量的体外研究与动物实验发现,向有IRX1基因缺陷的胃癌细胞转导该抑癌基因后,胃癌细胞在动物腹腔内扩散和向肺内的转移的能力明显受到遏制。通过对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及血管拟态密度分析发现,转染有IRX1抑癌基因的肿瘤生长与侵袭能力受到抑制是与其肿瘤内微血管密度的减少有关。研究人员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等分析最终鉴定出,IRX1基因诱导肿瘤内新生血管及血管拟态减少的关键在于抑制了其下游靶基因缓激肽受体B2(BDKRB2)的表达,与传统的VEGF通道无关。利用小干扰RNA技术敲低BDKRB2或是其下游通道中的信号传导分子,均可以实现对体外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表明BDKRB2通路具有潜在的靶向肿瘤血管治疗价值。
 
这项研究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重大项目以及上海市科委的资助下完成的。据于颖彦教授介绍,此项研究对揭示肿瘤复杂的血管生成调控机制提供了又一重要线索。(生物通:万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