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寅等 来源:《PLoS综合》 发布时间:2011-2-9 10:45:54
选择字号:
研究开发出梭菌基因删除新策略
 
梭菌(Clostridium)是一类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的细菌。其中既有许多致病菌,如产生外毒素的破伤风梭菌和肉毒梭菌等;也有一些具有重要工业应用价值或潜力的梭菌,如丙酮丁醇梭菌和热纤梭菌等。
 
基因失活或基因删除是细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基本手段。近年来,基于乳酸乳球菌II型内含子剪切机制开发的梭菌内含子系统,显著提高了梭菌基因插入失活的效率。但若要在梭菌中通过双交换同源重组来删除基因,仍然非常困难,鲜有成功案例。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贾开志博士与其合作导师李寅研究员受到II型内含子可高效插入梭菌基因组的启发,设计了一个将逆转录转座与同源重组结合起来的基因删除策略。这一策略的第一步是在II型内含子的下游引入与拟删除基因上游同源的一段序列(简称为同源序列);第二步是通过逆转录转座作用,将携带有同源序列的II型内含子插入梭菌基因组;第三步是筛选单交换同源重组的基因型,获得目标基因、操纵元或基因簇得以删除的突变株。
 
采用这一新策略,研究人员对位于丙酮丁醇梭菌染色体及大质粒上的两个操纵元进行了有效删除。他们将这一策略称为“II型内含子锚定的基因删除”——通过II型内含子的高效逆转录转座作用,增加了II型内含子携带的同源序列与基因组DNA发生同源重组的可能性。理论上,只要能够应用II型内含子插入失活系统的梭菌(甚至其他细菌),都可以采用这一策略来实现基因删除。
 
相关工作已于1月31日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上。(来源: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读后感言:

验证码: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星链卫星让射电望远镜“失明”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十大注意事项
我国卫星数据通信方式迎来重大变革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