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天文学家与欧美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个处于早期演化阶段的罕见的大质量年轻星系统,该大质量年轻星体的质量据估计约为20个太阳质量。吸积塌缩过程中形成的强大紫外辐射以大张角双极电离星风的形式出现,在近红外宽带和分子氢2.12m窄带成像中表现为一个沙漏状的电离区,在锥形电离区的外围则分别形成了一个弓型结构的静态壳层。壳层结构所对应的空间尺度为0.1秒差距,与大质量云核的特征尺度相近。由于该大质量年轻星体系统形成于玫瑰巨分子云核心区,与广袤宇宙中激情绽放的奇葩—玫瑰星云处于同一母分子云,而其形态又酷似眼睛,故而取名为‘玫瑰眼’,象征着新生大质量恒星刚刚睁开朦胧的眼睛,开始审视浩瀚的宇宙。
观测研究表明大质量年轻星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由中心塌缩阶段向球对称结构电离氢区演化的关键过渡阶段,也就是“沙漏状电离区阶段”。强的近红外色余表明该大质量年轻星周围很可能存在吸积盘,沙漏状电离区的出现表明大质量年轻星体依然处于吸积阶段,因此也间接证明了至少大约20个太阳质量的恒星是可以通过吸积的方式形成的。我国自行研制的2.16米光学望远镜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配套光学光谱资料,协助确定了所激发电离氢区的特性。
玫瑰眼的发现与研究(
The Rosette Eye: the Key Transition Phase in the Birth of Massive Stars)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第679期上。该发现及相关研究成果获邀在望远镜发明四百周年科学新视野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特邀报告。此次国际研讨会主要邀请了国际著名学者和包括李政道教授等在内的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参加,主要议题为当代天体物理学重大前沿问题。玫瑰眼的发现与研究获此次国际研讨会系列活动—青年学者竞赛二等奖。(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