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 医药健康 基础科学 工程技术 信息科学 资源环境 前沿交叉 政策管理
 
论文作者:李纾等 期刊:《环境与行为》 发布时间:2008-10-23 14:38:41
感知到劣势会表现出亲社会行为
 
在《科学》创刊125周年之际,科学家总结出了当今人类125大未解之谜。在重中之重的前25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是:合作的行为是如何进化的?
 
合作、助人、分享等利他动机或非利他动机的亲社会行为广受研究者的注意。对人们“为什么要合作?”,达尔文对此提出了亲缘理论、互惠理论,但在解释人类在紧急情况时舍身救助陌生人等现象时还是缺乏说服力。人们开始寻找一些可以解释这些现象的潜在机制,比如有人从施与受两者的特质考虑,有人从情境的特点来阐释,也有人从前两者结合后所产生的认知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
 
中科院心理所韩茹、李纾、施建农等人所探讨的是感知到的弱势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西方谚语“Every dog is a lion at home”,“Every dog is valiant at his own door”,中国谚语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等,以此来形容在自己地盘对待来访者会表现出更强势的竞争行为。据此,我们猜测在他人地盘所作的合作决策应不同与在自己地盘所作的合作决策,并对此进行了实证研究。
 
幼儿园中班的儿童参加该实验,完成了两个实验任务,即独裁者游戏和最后通牒游戏。本研究从游戏特点和儿童所处情境的特点来解释亲社会行为的产生机制:一方面,在游戏中对方掌握分配决定权的情况下,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另一方面,当儿童在别人领地的时候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这两方面的结果都表明在儿童感知到劣势的情况下都会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为解释合作、助人、分享等利他动机或非利他动机的亲社会行为提出了新的视角。研究成果已发表在SSCI索引期刊《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 and Behavior)上(来源:中科院心理所) 
 
(《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008), doi:10.1177/0013916508318840, Ru Han,Shu Li)  
 
更多阅读(英文)  
 
《环境与行为》发表论文摘要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