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成功实施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
实现从“有线”到“无线”的革命性技术跨越 |
无导线起搏器是心脏起搏技术领域的重大革新。与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体积仅如大型维生素胶囊(长25.9毫米,体积0.8立方厘米,重量仅2克),却集成了整个起搏系统。该设备通过股静脉途径,使用专用递送系统将起搏器直接植入右心室间隔部,无需制作皮下囊袋和放置电极导线。
近期,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心内科CCU团队在刘平教授、任洁教授、罗永百教授、陈方圆及吴燕主治医生的协作下,成功完成陆港院区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这项手术的开展,标志着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心内科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上开启了“微创、精准、高效”的新阶段。
CCU病房即冠心病监护病房(Coronary Care Unit),是医院中专为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设立的特护病区,属于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细化分支。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病例。
据介绍,本次手术对象为一名高龄心动过缓患者,因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传统起搏器手术风险较高。经心内科团队全面评估,最终决定采用无导线起搏技术。手术过程中,任洁教授、刘平教授、罗永百教授、陈方圆主治医生团队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安返CCU病房。
术后,CCU护理团队制定了专业的围术期护理方案,包括持续心电监护、活动指导、并发症预防及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精细化的护理服务,保障了手术的远期效果。

团队进行手术。图片均由手术团队提供。
无导线起搏技术自2019年在我国正式应用以来,已成为心动过缓治疗的重要选择。刘平和任洁教授均表示:“无导线起搏器代表了心脏起搏技术的发展方向,特别适合高龄、合并多种疾病、需要保留血管通路或既往有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患者。此次手术成功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们将继续推进此项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同时医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将严格把握适应症,完善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体系,确保这项新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惠及患者。”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