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将百年历史积淀与现代医学教育完美融合,这种传承与创新的平衡令人印象深刻。”9月3日下午,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迎来一位国际“大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卡迪夫大学教授马丁·埃文斯爵士(Sir Martin John Evans)。此次做客安徽医科大学“学术安医·诺奖星光”论坛,他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小鼠胚胎干细胞的故事”的学术报告。
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代表全校师生对马丁·埃文斯的到来表示诚挚感谢,并向他授予安徽医科大学荣誉教授称号。
马丁·埃文斯作学术报告现场。安徽医科大学供图
?
报告中,马丁·埃文斯系统回顾了小鼠胚胎干细胞技术的研发历程,阐述了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发现、发展和作为基因遗传的载体所起到的作用。他提到,小鼠胚胎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不定向分化的特性,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通过基因编辑等手段对其进行修饰和控制,从而实现对基因功能和生物发育的研究。同时,他还回忆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激励青年教师和学子勇于向未知领域发起探索。
现场交流环节,马丁·埃文斯与师生就如何开展医学研究、多学科交叉研究以及如何面对科研生涯中的挑战等议题展开对话。面对青年学者的困惑,马丁·埃文斯一一给予解答,并鼓励大家多阅读、多实验、多思考,在科学研究中保持自由探索的精神。
这场讲座让在场师生满载而归。来自2024级中药学专业的研究生王嘉莉说,马丁·埃文斯那个年代,科研设施远不如现在发达完善,但他们对科研的执着与锲而不舍格外动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马丁爵士最后还鼓励我们新一代科研工作者,即便身处逆境,也绝不能放弃科研的希望。”
此次活动是该校“学术安医”论坛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助力该校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和产业创新等方面迈向新台阶,推动实现“双一流”大学创建目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